2023年05月19日 星期五
千姿百态的面塑
□ 赵文新
视觉中国供图

    胡同京味儿

    当面食制作融入手工技艺,就有了面塑。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流传于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

    面塑历史悠久,汉代就有文字记载。相传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回军时遇到泸水波涛汹涌。孟获说,此为阵亡将士魂魄呜咽,须用49颗人头祭奠亡灵。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下令,把面捏成人头投进泸水祭奠,江面上立即风平浪静。因此在民间,老百姓将诸葛亮奉为面塑祖师爷。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出土的唐墓中,也发现了唐高宗永徽年间制的男佣女佣及面制小猪,距今已有1340多年。

    在宋代,面塑已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节令习俗,因其可以食用,所以被称为“果食”。元朝时期,面塑从吃食中分离出来,成为民间玩具,即竹签式面塑,流传至今。清末以后,面塑发展到高峰,出现了一批名家,以“面人郎”“面人汤”“面人曹”为代表的艺术流派异彩纷呈。

    面塑用手和简单工具,通过一捏、二印、三压、四镶、五滚等各种手法,制作出栩栩如生的古今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通过“文胸、武肚、老人脊背、美女腰、小孩虎头虎脑”等基本造型,呈现千姿百态、细致传神的作品,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日前,北京市延庆区博物馆开展非遗体验课,延庆面塑非遗传承人康保旺现场讲授。康保旺师从山东省面塑传承人宋永春、山东省面塑大师申祥民,又得到北京“面人郎”代表性传承人、第二代传人郎志丽的指导。他在传承中创新,以写实人物塑像技法形成特色。

    面塑制作以面粉、糯米粉等为主料。面粉和糯米粉按不同比例兑入,做衣服、飘带等细薄物为1∶1,做身体、头部等粗壮物为3∶1。再配以蜂蜜、防腐剂等辅料,搅拌均匀后,用开水和面,揉成面饼。醒发1小时左右,用筷子从中穿洞后放入锅中蒸熟。

    盆中倒入一些蜂蜜等配料,把蒸熟的面饼置于盆中,再把蜂蜜淋在面饼上使其均匀。反复揉搓,让蜂蜜充分浸透,面团揉至光滑细腻,手不沾面为止。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7至10天备用。

    捏塑前,需调好所需颜色,包括广告色、水粉色、国画色和油画色等。将颜料揉进面团里,做成多种彩色面胎。

    制作面塑时,根据造型,取适量颜色的面团,捏、搓、揉、掀,做成彩胎雏形;用竹签点、切、刻、划,做出各部分;用塑刀、拨棍等工具,轧、挑、滚、拨、印、补等技法完成细节。

    做好的面塑,在阴凉处自然风干,干透后放入玻璃罩内,确保不发霉、不断裂、不变形、不褪色。

    康保旺制作的面塑,神形兼备、淳朴敦厚、色彩艳丽,一件件艺术作品呼之欲出。2016年,其作品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外国驻华领事官员新春茶话会,进行展卖。

    面塑是一种民俗文化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守正创新的面塑传承人,吸收时代养分,制作出更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本版投稿邮箱  769131563@qq.com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