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2日 星期五
多形式作品纳入科普职称评审
“10万+”科普作品等同发论文
□ 科普时报记者 毛梦囡

    作为科普活动的组织者、科学技术的传播者,科普人员是科普工作的主要力量和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桥梁,而解决科普专业人员的评职称难、晋升难,是当前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继北京等10省区市2019年5月先行先试、先后出台科普工作相关领域职称评审办法后,中国科协近期也面向中央在京单位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加快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近日,中国科协在2023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李坤平介绍了面向中央在京单位首次试点开展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委托评审工作的情况。他透露,中国科协于4月上旬正式印发通知组织开展评审工作,至5月4日,已经有11家中央单位申请成为科普专业职称推荐单位,140余人在线填报职称评审表。

    科技部发布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为182.75万人。2019年年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技司同意中国科协组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面向中央在京单位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近3年来,各地纷纷开展科普工作相关领域的职称评审,截至目前,已有7省市组织开展了相关职称评审工作,约有近1900名科普工作者通过评审取得了相应职称,科普专业能力得到了认可。但是,在中央单位层面目前还没有直接针对科普专业的职称评审,对于科学客观评价科普人员的品德、能力、业绩存在一定缺失,对科普人员的聘用、考核、晋升等造成一定影响。

    科普专业职称评审标准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确保科普专业职称“含金量”。结合科普工作实际,分为科普研究、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两个方向,并注重代表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使评价工作更能体现科普工作特点、更具针对性和实操性。

    李坤平介绍,内容创作、展览展品、音频视频、动漫游戏、教材课程、活动赛事、讲座报告,已被纳入科普专业职称评审标准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方向条件。为更好体现科普工作特点和实际,在学术技术条件方面,借鉴有关地方经验将网络阅读量“10万+”的科普作品等同于发表论文;对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方向的论文要求适度降低。

    此外,评审标准从培育科普专业、促进人才成长、壮大科普队伍出发,健全职业发展通道,畅通职称评审渠道,统筹设计科普专业各层级条件和转系列评审条件,针对特别优秀人才设立破格条件,充分体现科普人员职业成长的内在规律。

    李坤平表示,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启动,是加快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科普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也为各地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打造样板、提供推广模式。相信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开展,将有力调动科普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科普工作者将获得更多的职业归属感和获得感,成为进一步助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