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赛先生
1938年夏的某个周末。
《纽约时报》一年一度的“全国图书展览会”在纽约隆重开幕。林语堂著《生活的艺术》高居“全美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持续达52个星期之久,并被先后译成10多种文字全球发行,确立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大师”地位。
主持人模样的胖绅士走到前台,大声宣布:“现在开始我们今天举行的‘林语堂大奖赛’!规则要求是:根据他的世界名著《生活的艺术》第一章第二节里的“拟科学公式”,推选出十位当今的世界名人!”
“哗——”掌声响起。胖绅士侧身恭请:“首先,欢迎林语堂大师来写出自己的答案。当场由我们特别聘请的公证人密封。然后——”他指向台下密密麻麻拥来的男女嘉宾,说:“等你们的答案一一出来以后,和林语堂大师的答案相比较,最接近答案者获一等奖!”
聚光灯下,林语堂身穿燕尾服,风度翩翩、容光焕发地健步登上主席台。掌声更加热烈。林语堂脱帽致礼后,开始了他著名的《拟科学公式》演讲:“我常常想到一些可以表现人类进步和历史文化变迁的公式。如:‘现实’减‘梦想’等于‘禽兽’”,‘现实’加‘梦想’等于‘理想’——就是大家现在普遍热爱、喜欢的‘理想’主义。”他看看台下,大家听得聚精会神,就继续说:“现实加幽默呢?等于欢喜。”台下有人问:“梦想减幽默呢?”
“等于现实主义,普通叫做保守主义。”林语堂一边回答一鼓励嘉宾互动提问。会场更加活跃。一位大家闺秀模样的少妇问:“梦想加幽默呢?”
“等于幻想。”林语堂回答完毕,又在台上踱了几步,他感觉可以把题目再推进一步了,就开始第二阶段的演讲:“现实加梦想再加幽默——”林语堂故意拉长语音,以便观察台下的反映。
“等于智慧。”林语堂自问自答,在前台中央站定了后,接着说:
“因此,智慧是思想的最高类型,就是在现实的支持下,有良好的幽默感,把我们的梦想或理想主义调和起来。”众人点头称是,为帮助大家深入了解所谓的幽默理念和应用, 林语堂接着说:“刚才讲的还得再具体些、仔细些,不妨进一步照下列方法,来分析一下民族性。”
林语堂向主持人招了招手,立即从后台搬来一块彩笔鲜艳的电光面版,上写:“现”字代表现实感(或现实主义),“幽”字代表幽默感,“敏”字代表敏感性;再以 “4”代表非常高,“3”代表高,“2”代表普通,“1”代表低。林语堂指着这些数字,神采飞扬地说:“我们不能模仿化学的形式,发明幽默化合物和幽默盐之类的名词。也许,我们研究民族性可以这样表示:三份现实主义,二份梦想,二份幽默和一份敏感性,造成一个英国人。”
林语堂回身又启动彩色鲜艳的电光面版,说:“看,依照科学公式的写法,就是现3,梦2,幽2,敏1 =英国人;
现2,梦3,幽3,敏3 =法国人;
现3,梦3,幽2,敏2 =美国人。”
“哈哈哈哈——”大家开始理解了这种“方程式”,笑声四起。林语堂看大家已经进入了“角色”,继续道:“我们对于作家和诗人也可以应用同样的公式,现在举几个例子。”说着点击彩色鲜艳的电光面版,立刻出现了大家熟悉的名字: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现4,梦4,幽3,敏4
德国诗人海涅:现3,梦3,幽4,敏3
英国诗人雪莱:现1,梦4,幽1,敏4
美国作家爱伦坡:现3,梦4,幽1,敏4
李白:现1,梦3,幽2,敏4
杜甫:现3,梦3,幽2,敏4
苏东坡:现3,梦2,幽4,敏3
这一晚,大厅里欢声笑语不断,成为略带几分“科幻”色彩而幽默荒诞的文坛传奇。语言的夸张、极端乃至变形在所难免,但考察林语堂的全部创作,应该赋予他一个启发创新思维和求知兼“科普”的历史地位。
(作者系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