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6日 星期五
起病隐匿!警惕老年人肠癌的“蛛丝马迹”
□ 衣晓峰 胡旭晨 科普时报记者 李丽云
(视觉中国供图)

    92岁高龄的张奶奶半年前排便时开始感觉不顺畅,但身体素来硬朗的她认为是自己年纪大了,胃肠道功能下降所致,因此并未放在心上。近日,张奶奶突感腹部胀气,排便也越来越困难,到医院就诊后发现,原来是患上了结肠癌。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普外科教授刘天佑介绍,结肠癌又称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我国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结肠癌发病率在女性和男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4位和第5位。

    息肉是结直肠癌的高风险因素

    调查表明,我国肠癌发病率和发病年龄目前正呈现“双上升”趋势。从55岁开始,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持续走高,一般到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以上海为例,超过一半结直肠癌病例为70岁以上人群;而在75岁以上患者中,结直肠肿瘤每年以3.91%的速度持续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摄入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食物增多,加上日常缺乏运动,导致肠癌这种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富贵病”发病率逐年提升。

    刘天佑指出,结直肠癌除了上述危险因素外,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病变——息肉。大量研究结果证实,息肉是癌变高危因素,尤其是腺瘤型息肉。息肉直径越大,癌变风险也越大。数据统计显示,大于1厘米的息肉癌变风险为10%,大于2厘米的癌变率可增至40%左右。

    对此,刘天佑建议,当息肉超过5毫米时,即可进行内镜下干预,如内镜下电切治疗等,以防患于未然;而对于小于5毫米的息肉,则可以定期观察随访。“不过,即使是息肉恶变为早期大肠癌,只要息肉浸润深度还没有超过黏膜层,内镜下黏膜切除或黏膜下剥离,都能达到根治早期大肠癌的效果。”刘天佑说。

    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需要高度警惕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老年人结直肠癌发病隐匿,必须高度警觉。”刘天佑提醒,老年人本身就是癌症的高发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同时,因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反应较迟钝,结直肠肿瘤生长缓慢,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老年人最初的临床表现大多不明显,而在就诊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

    “一般来说,肠癌患者常见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的改变、血便、粘液便,其次为肠梗阻、腹部包块、腹痛腹胀和腹泻等。” 刘天佑说,对这些“蛛丝马迹”要格外警惕。

    高龄患者已不再是手术禁区

    “老年结直肠癌争取早发现、早治疗,让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刘天佑说,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高龄患者已不再是肠癌的手术禁区,腹腔镜手术与经肛门微创手术也可用于解决绝大多数老年人肠癌问题。

    刘天佑指出,老年人结直肠癌术后的并发症与死亡情况,绝大多数与其既有的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如心脏病、高血压、慢性气管炎、哮喘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等。术前,必须对老年肠癌患者特别是高龄肠癌病人给予全面、严密、科学的术前评估,包括心、肺、肝、肾功能评估,尤其对于麻醉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在确认患者能够耐受麻醉以及心肺功能较好的状况下,推荐施行直肠癌根治术,甚至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观察,也是减少并发症与死亡的重要措施。

    “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至少能在短期内从手术中获益。”刘天佑认为,无论老年人口比例如何变化、术后并发症如何增多,手术依旧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治愈方式。

    “但如果经过围手术期的严密评估,证实患者体质较低、各个脏器功能水平低下,不能接受全大肠切除、全盆腔清扫、多器官联合切除者,绝对不可以勉强进行手术,建议对这类老年患者行术前放化疗或者姑息性手术,以有效延长结直肠癌老年人的生存期。” 刘天佑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