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聊聊胖与瘦
□ 李 英
(视觉中国供图)
(作者供图)

    最近,又又又开始了我的新一轮减肥计划。早晨对着镜子,信心满满地说:“加油,你是最棒的!”结果嘴瓢,说成了“加油,你是最胖的!”朋友宽慰我说:“没事,你看‘胖’这个字有‘月’,‘脾’‘肝’‘肺’‘肾’也有月,这说明胖是正常的。再看‘瘦’有个病字框,‘癌’‘病’‘痛’都有病字框,这说明瘦是一种病啊,得治。”

    朋友的心意领了,但是这个理论有点问题啊。“胖”的一边是“肉”,作为偏旁写成“月”;另外一边是“半”,本义是古代祭祀用的半体牲畜。所以这个“月”其实是牲畜的肉。古人祭祀时特别讲究,比如用牛祭祀,首选没有杂毛的,这叫“牺”;最好是完整、没有缺损的,这叫“牲”,合起来就是“牺牲”。整牛、整羊规格有点高了,有时候用半个,虽然只有半个,但也尽量挑选肉多的,弄个瘦牛、瘦羊就不合适了。毕竟祭祀的目的是让祖宗或者神明高兴,只有哄得他们高兴了,才能得到他们的赐福和保佑。所以这个“胖”逐渐地就有肉多、脂肪多的意思了,也就是咱们所说的“肥胖”。

    那“肥”和“胖”有什么区别呢?“肥”的本义就是人脂肪多,后来表示家禽、家畜肉多,比如“肥鸡”“肥猪”。偶尔也还用于人,但都不是什么好话,比如“肥头大耳”“脑满肠肥”。而“人脂肪多”这个本义则由“胖”来承担了。

    “胖”有三种读音,表示半体牲畜的时候读pàn;表示肥胖的时候读pàng;它还表示安闲舒适,这时候读pán,比如“心广体胖”“心宽体胖”,这里的“体胖”并不是肥肉多,而是身体舒服,当然肯定也不瘦就是了。

    “瘦”和“肥”“胖”相对。这个字由“疒”和“叟”组成,“疒”就是病床;“叟”代表读音。也有人说,“叟”是老叟,老叟肯定瘦啊。总之,“瘦”的本义就是肌肉不丰满,脂肪少。“瘦”可以组成很多成语,像“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瘦骨伶仃”“瘦骨嶙峋”等,个个都特别惨。因为古代的平民百姓平时吃得并不好,有时候吃饱都很难,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所以没有太多胖子。只有一些贵族、富豪这样的富贵闲人,才有可能胖。

    关于胖和瘦,古人的审美观也经历了一些变化。《诗经》里有一篇《硕人》,写的是一位大美女,既然用“硕”来形容,应该是一位身材高挑的美女,估计也不是特别瘦弱。春秋时期的楚灵王,倒真是一位偏爱瘦子的君主。当时宫中的女子为了投其所好,纷纷减肥节食,有的竟然活活饿死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说的就是这件事。楚灵王不仅喜欢腰细的女子,还喜欢腰细的男子,只有瘦子才能得到重用,所以大臣们都饿得面黄肌瘦,有气无力,得扶着墙才能站住。

    历史上有名的瘦美人非汉代的赵飞燕莫属。她瘦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她可以在别人手掌上跳舞。有一次乘船在湖上玩,正跳舞呢,来了一阵风,差点把她吹飞。人们都说,“环肥燕瘦”,赵飞燕瘦,杨玉环总该胖了吧?其实也不然。唐代以健硕、丰满为美,杨玉环只是微胖,而且跳起胡旋舞、霓裳羽衣舞来,或是旋转如飞,或是仙气飘飘,一点儿不影响。

    到了宋朝,美女的形象都是些娇小瘦弱、哀怨愁闲的,个个“人比黄花瘦”。男的也个个说自己愁、瘦,柳永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修是“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我寻思着,要不然也像他们一样,找点儿什么烦心事,这样就瘦了?仔细一琢磨,感觉不值得,人生在世,岂可辜负美食。减肥的事儿,明天再说。今天,努力加餐饭。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委员,文学博士,“三千字”品牌联合创始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