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聆听沉默,倾听孩子的心声
□ 罗明军

    学习科学

    学生的课堂沉默,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一般认为,只有师生言语交流才是课堂互动,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往往被认为课堂参与不够。《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作者、美国学者凯瑟琳·舒尔茨认为,课堂沉默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形的沟通桥梁,是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一种手段。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会观察、解读学生的沉默,把沉默作为一种促进学习的线索,可以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沉默是一种反馈

    所谓“课堂沉默”,一般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各种无声现象。“课堂沉默”五花八门:有发言前欲言又止时的沉默,有教师讲到精彩处学生陷入沉思时的沉默,更有对课堂教学效果不满意无声抵抗的沉默……

    沉默是一种看似简单,但实际很复杂的现象。学生沉默很容易超出老师的关注范围,却折射出课堂参与、教育教学、纪律文化等诸多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认识到,无论言语还是沉默都是学习者在情境性活动中的常见反应。发生在一定时空的沉默,需要从不同视角去理解。

    在师生互动时沉默,可能是学生害羞,或者是不知道怎么回答,也有可能是故意不想回答问题。教师应多给那些因害羞而沉默的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对产生认知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从哪些方面准备、用哪些知识去回答问题。对课堂不感兴趣、无聊甚至敌意的学生,教师应加强沟通,反思课堂教学有哪些需要改进,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聆听时沉默,可从学生的肢体、姿态、表情等方面去观察,学生是否真的融入教学情景中:是全神贯注、静心听讲,还是“隐性逃课”或低头玩手机。在学习反馈时沉默,需反思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否过重,学生是否产生了认知疲倦;或者教师课堂设计、教学艺术以及互动技巧有待提升。

    沉默也是一种互动

    沉默是一种沟通方式的选择。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说话者的话语总是与听众相互联系的。沉默和言说都是互动过程中的一种社会性产物。

    “上课不准说小话!”“课堂沉默”往往隐含着某种课堂要求,是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直观呈现和直接结果。上课伊始,教师静静地站在教室前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快安静下来,沉默是一种隐形的学习规则。全班安静地听某位同学示范讲解,教师静静地坐在学生中间,一句话也不说,对示范讲解的同学安静地竖起大拇指,沉默创造了师生互动的空间。

    老师高超的讲课水平引发学生共鸣,使之专注听讲,积极思考,沉默成了课堂上全体师生的互动,这种沉默被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称为“灵敏的寂静”。但如果一个学期下来,课堂教学中总是那几个同学在回答问题,一部分学生经常性保持沉默,教师需注意这种情况容易造成“沉默螺旋”:日积月累,听不到沉默学生的学习反馈,这对学习是消极或者损害的。班级授课制中,对课堂互动、言语和沉默作出某种规范,让更多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是深度学习背景下师生共同思考的问题。

    倾听沉默,在课堂上适当给学生“留白”

    教与学的过程可以通过发言,也可以通过沉默来实现。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给学生“留白”,创设包容和民主的课堂,让学生去表现自己。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候答时间”,将沉默作为一种教学策略,鼓励沉默的学生去表达。教师可以创造安静的阅读和练习环境,将沉默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让学生获得思考的时间,更深入地思考某一问题。可以将沉默视为信息输入加工的过程,让教师和学生“减速慢行”,养成共同深入思考的习惯,共建开放和包容的学习共同体。

    几乎每一间教室都有沉默的学生。凯瑟琳·舒尔茨说:沉默是一种参与、一种选择,沉默可以作为抵抗、权力和保护,也可以作为创造性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深入了解学生保持沉默的理由,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正如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所说,沉默是作为一种学生需要内心世界工作时值得信赖的母体,是适合更深层次学习的一种媒介。聆听学生的课堂沉默,倾听学生的内心,教师需要更加主动地进入学生的思想世界。

    (作者系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教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