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3日 星期五
1992年9月21日,代号“921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30年后,中国人在太空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赴九天,问苍穹,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探索之旅与航天科普相伴而生——
航天人走多远,我们就能“触摸”多远的星河
领航科普队在北京天文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图片由领航科普队提供)

    □ 科普时报记者 史 诗

    科普这十年

    杨利伟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送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时,钱航就坐在中学教室里。电视屏幕上每播放一段画面,还是物理课代表的他就兴奋地站起来将运用到的相关物理知识讲给全班的同学们听。

    “我当时下定决心,希望未来有一天,成为航天科研队伍的一员。”钱航说,为了心底的航天梦,他更加刻苦学习,高考时义无反顾报考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这就是科普在孩子心里生长的力量。如今的钱航,不仅是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一名设计师,同时还是“领航科普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领航科普队)的队长。他要把这粒开了花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孩子的心田。

    太空授课让更多中小学生走近航天

    之前,我们可能不曾想过,在神秘太空中,牛顿定律还能测量质量,水膜实验可以呈现出水的无限张力,高速旋转的陀螺令人着迷……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和张晓光的配合下,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演示了失重环境下这些独特的物理现象。

    彼时,还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读博士生的钱航出现在央视直播间,对太空实验进行了全程现场解读,并在太空课堂之前进行了地面对比实验。

    第一次太空授课,激发了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随着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天宫空间站进入在轨建造阶段,“天宫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接连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3月两度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华丽转身为循循善诱的科学课教师,向全球观众演示了一批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并揭示背后的科学道理,激发了世界各国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朋友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领航科普”扎根于每一个幼小心田

    在钱航书桌的抽屉里,保存着一摞孩子们的来信。信的内容,不是一些关于航天梦的奇思妙想,就是请他科普航天知识。

    2016年,钱航带头组建了领航科普队。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从探月梦启航到携带月壤满载而归,团队的每一份科普讲解素材也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蒸蒸日上。

    最初,领航科普队就吸引了2位院士、4位总师“坐镇”,以及1023名注册志愿者,形成了以年轻设计师为主力,院士专家为指导的专业志愿者梯队。

    6年来,无论是在北京市十二中、中关村一小、府学小学等市区学校,还是在延庆永宁学校、怀柔试验小学等远郊区县的课堂,亦或是更远的甘南藏族九甲小学、西昌彝族八一小学,都能见到这支航天科普队的身影。他们在几十家中小学开展了上百场大型科普讲座活动,平均每周1次,受到众多老师和上万名中小学生的欢迎。

    钱航还细心地保存着一摞执行发射任务的臂章。神舟十二号、十三号、十四号等发射现场,火箭就在钱航的身后,作为火箭设计师,他现场讲解载人发射最新科普知识。

    为了创新科普形式,领航科普队与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各区县学校、靶场周边贫困学校等教育单位合作共建,陆续开展了“航天科普进校园”“北京市中小学生航天科技体验与创意设计大赛”“航天小创客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科普航天知识,更传承航天精神

    说到底,科普需要兼具严谨性和趣味性。如今,在北京市十二中钱学森分校,学生们已经可以自主选修6门“科技创新系列课程”了,给孩子们上课的老师都是优秀的航天设计师。

    “什么是FPV无人机”“无人机该怎么组装”,导师李铎从事火箭电气系统设计工作,参与执行了长三甲系列火箭等多个型号发射任务。课堂上,孩子们在导师带领下,亲手组装、调试、遥控无人机。

    除了进校园,领航科普队还带着“金字塔”亮相珠海航展。在一个长、宽各3米,高近2米,顶部类似玻璃材质“金字塔”的设备前,参观者可以透过“金字塔”的玻璃清晰地看到长五火箭的影像。乍一看,“金字塔”上的玻璃没什么特别之处,实际上,它上面贴了一层高透的全息投影膜。与普通屏幕在平面上成像不同,它是在空中成像,参观者可以360°观看火箭影像。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9所多媒体制作室副主任崔钰给大家介绍,在这里,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长五火箭影像,还可以了解长五火箭的总体方案、箭体结构、电气系统、动力系统,以及模拟发射流程。

    “我们不仅要对青少年进行航天启蒙教育,还要把最新最热的航天知识分享给大众。”钱航说。

    领航科普队内部有自己的《领航科普志愿服务章程》等制度,他们制订志愿者专业分工表和季度排班表,建立了规范、长效的团队运行机制。

    在普及航天知识时,领航科普队不仅关注到受众的广度也着眼于知识的深度。“为了不断提升志愿者的科普能力,我们还开创了‘专家培训-对外交流-内部试讲-实战提升’的志愿者快速成长通道。”钱航说。

    “胖五诞生记”“天宫”和“神舟”系列科普、“航天模型制作”系列课程、“闪光的航天精神”系列讲座……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课程融入了航天人的真实事迹来诠释和宣扬航天事业,不仅科普了航天知识更传承了航天精神。

    此时此刻,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正悬浮在静谧而博大的宇宙中。十年,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到天宫空间站,从首次太空授课到空间站常态科普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始终与科普教育紧密相连。未来,远一程,再远一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