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
新时代科普工作这样干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亮点解读
9月5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 (视觉中国供图)

    □ 科普时报记者 罗朝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新时代推进科普工作的系统布局已经形成。”9月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时代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有关情况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表示。

    面对新时代科普工作的新需求,《意见》聚焦当前科普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进一步明确科普发展的战略任务和使命导向,切实发挥科普在培育科学精神、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营造社会创新氛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以创新和科普的双重动力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

    《意见》还提出到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能效显著,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有哪些亮点?未来的科普工作将如何开展?

    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如何让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同频共振?《意见》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落实“同等重要”的工作思路、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李萌介绍,《意见》特别注重强调加强制度保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保障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完善科普奖励激励机制;加强科普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完善科普的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其次,《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科普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短板和不足。“目前,全国共有1500多个科技类场馆,数量远低于公众的实际需求,大部分场馆多为综合性场馆,且内容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甚至存在着内容不准确的问题。”李萌说。针对科普场馆覆盖不足的问题,《意见》提出,要鼓励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全面提升科普场馆服务能力;针对新兴产业和科研科技科普不足的问题,《意见》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聚焦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向公众普及科学的新发现、技术的新成果,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针对应急科普不足,特别是防火、防震、防疫、防洪、抗旱这些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专业领域的科普相对还不足的问题,《意见》强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领域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引导、公共应急、监督考评。要建立应急科普机制,统筹日常和应急科普工作,加强行业领域的科普公共应急工作。

    《意见》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李萌介绍,科技部将从加强科普工作统筹协同、发挥网络科普力量作用、推出优秀科普作品、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科普场馆、营造重视科普社会氛围等方面推动落实。

    “当前科普工作正在由线下平面化向线上线下数字化、智能化结合的方向发展。网络时代信息爆炸,通过微博、网络、微信形式传播的科学信息已经占到80%以上。”李萌介绍,《意见》特别强调适应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注重创新科普工作的理念和方式,通过不断丰富科普作品的形态和传播渠道,让公众在深度体验和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首次提出科学技术协会要强化科普工作职能

    《意见》还明确各级科学技术协会要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首次提出科学技术协会要强化科普工作职能。对此,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表示,要落实好《意见》的要求,发挥各级科协组织在科普中的重要作用,应该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将科普工作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科普工作的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以高质量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品牌、平台、机制、队伍、改革、阵地“六位一体”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完善四级联动基层科普组织动员体系;加大优质科普资源供给,以科普短视频创作为重点,推动优质科普创作行动计划。

    据介绍,截至目前,中国科协已在全国500个文明新时代实践中心实现科技志愿全覆盖,有实名注册的科技志愿服务者345万名,1200万“科普中国”信息员活跃在基层一线。

    孟庆海透露,近期,中国科协将联合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共同实施“科普中国”平台建设工程和“科普中国”创作联合行动,以求打通科普创作的内容供给、评价认证、渠道传播、体系联动、社会协同的全链条发展路径,向全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科普资源。

    此外,《意见》还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强调加强国际科普交流合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