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一年多来,全国各地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形成了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强大合力。”7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林长办主任、资源司司长徐济德强调,《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要求“确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的目标如期实现。
目前,我国除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各省均设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各级林长近120万名,省级林长421名。各省均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林长,实行“双挂帅”。
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
2020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推动构建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徐济德说,一年多来,各地形成林长主动履职、林长办统筹协调、部门横向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新格局,各级林长实行划片分区负责,把全局、解难题、推重点、督落实,重点研究解决森林草原生态建设重大问题,协调推动林草部门难以落实的重大事项,森林草原保护发展工作取得新突破。
科学绿化迈出重要步伐。2021年,完成造林5400万亩、种草改良草原4600万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160万亩,首次实行造林任务直,达到县落地上图。2022年1—6月,全国造林绿化、种草改良和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分别完成82.9%、55%和50%。
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不断强化。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推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开展“清风”“网剑”等行动,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交易行为。
国家公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编制《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并上报国务院,扎实推进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建设,开展新一批创建,加快推进国家公园立法进程。
森林草原灾害防控能力持续加强。2021年,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病死树数量分别下降5.12%、27.69%,全国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因灾伤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7%、50%、32%。
生态保护“最后一公里”落细落地
推行林长制,除了制度创新外,还落实责任,明确了“谁来干”“干什么”。作为率先颁布实施省级林长制条例的安徽、江西两省,“有问题找林长”成为群众基本共识。
“林长制改革夯实基层基础,生态保护‘最后一公里’落细落地。”安徽省林业局副局长齐新解释说,全省充分发挥乡村两级林长和“一林一员”“一林一警”“一林一技”作用,统一调配科技服务人员6719名,落实责任民警4527名,选聘护林员5.6万余名,并成立县级护林大队、乡镇护林中队、村级护林小队,形成遍布基层、覆盖全省、有效运行的林业生态安全管护体系。
江西省林业局副局长刘宾称,自推行林长制以来,江西打造智慧管理平台,实时记录护林员巡山轨迹和发现的问题,真正实现资源保护的源头治理,并构建了覆盖全域、边界清晰的网格化管护责任体系。目前,全省共有村级林长29769人,基层监管员5696人,专职护林员23109人。
此外,各级林长还扎实推进护绿、增绿、管绿、用绿和活绿“五绿”行动,建立了市县两级林长直接联系基层林长、直接联系林业产业基地、直接联系林业经营主体“三个直接联系”工作方法。
既是管理者也是监督员
林长制改革发源于基层的鲜活实践,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参与,是推动这项工作做实走深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行林长制的背景下,如何激发公众参与森林保护的积极性?
国家林草局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周少舟说,从实际情况来看,基层的生态护林员、草原管护员、民间林长等,都是基层群众参与的生动实践。我们把责任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管护人员都是基层的老百姓,他们广泛参与到林长制保护发展的实践中来,既是管理者、也是监督员。
另外,林长制要求在责任区设置林长制公示牌,这也是鼓励公众参与的一种形式。
就如何推深做实林长制,周少舟表示,国家林草局将科学开展林长制督查考核激励,强化结果运用,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以“林长制”促“林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