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8日 星期五
国际前沿
大熊猫六百万年前就给竹子“点赞”了
左图为展览馆展出的大熊猫的假拇指骨架,右图为现代大熊猫的抓握手形态和跖行时的步行手形态。
(图片来自作者论文)

    科普时报讯(记者吴桐)国际期刊《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展示了大熊猫及其祖先使用拇指状的“第六指”握紧竹子的最早化石证据。这一发现表明大熊猫转向专门的竹子食谱可能起源于至少600万年前。

    与其他哺乳动物前肢有五根手指不同,大熊猫还有“第六指”,那就是在其手掌前端有一个增大的手腕部骨骼,就像一根多出来的“拇指”,让大熊猫的手掌得以形成对握,抓住竹子。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介绍说,大熊猫用牙齿撕裂竹竿时,紧紧抓住竹竿是“第六指”最主要的功能。

    论文作者和同事在中国云南昭通附近水塘坝发现一个古代大熊猫类生物个体的腕骨,可追溯至晚中新世约600万—700万年前。他们比较了这块骨骼与过去发表的现代大熊猫和一种印度熊腕骨的形状和大小。这种印度熊是生活在900万年前的古代熊,可能与大熊猫有共同祖先。据此判断,距今600万至700万年前的始熊猫,已具有“第六指”,而一直到现代,大熊猫的“第六指”并没有进一步增大。

    论文作者发现,现代大熊猫的拇指状结构与始熊猫的腕骨拥有同样的独特形状,但与这种印度熊不同,始熊猫的腕骨更大、更宽、更呈钩状。这说明这一拇指状“第六指”没有出现在这种印度熊或其与大熊猫的共同祖先身上,而是仅出现于大熊猫世系。

    论文作者发现,就体型比例而言,现代大熊猫的拇指明显短于始熊猫,并且大熊猫的拇指末端有钩,外侧表面平坦,始熊猫则没有这些特征。论文作者指出,大熊猫拇指末端的钩或许帮助现代大熊猫更好地抓住竹子,长度较短、外表面平坦或有助于行走时的体重分配。论文作者判断说,这些承重限制可能是为什么大熊猫的这一拇指状结构从未演化成一根完全的“手指”的主要原因。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