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7日 星期五
迎接新学期,从学会整理开始
□ 李峥嵘
视觉中国供图

    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秋风送爽,即将迎来新的学年。在为新学期新生活做准备的时候,有一项容易被大家忽视但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学习整理。

    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要学习跟他能力相匹配的整理方式,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发育阶段,提供给他相应的整理空间和整理工具,教给他整理方法。这样就不至于上学的时候慌里慌张、丢三落四。不只是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更是锻炼空间整理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对时间的掌控能力,也就是通过整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物品来整理纷繁复杂的信息,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整理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

    学习整理的第一步是认识整理。整理不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深度的认知劳动。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研究者对家务劳动的认知层面进行过相关的研究,把家务劳动分成了4个类型,包括预支需求、确定备选方案、做出决策和监控进度。比如说下个学期需要准备一些什么样的文具?通常学校老师会给一个购买的清单,但这只是辅助工具,更深层次是需要预知未来学习的大致内容和方向。

    接下来要分成两个方面去准备,一方面是从实体、能够看得见的、层面去准备学习工具,另外一方面是从思想意识上的整理,比如对高一的学生来讲,历史学科要有了解、理解到见解的三种思想准备。怎么去实现它?要在多长时间里实现?不同的时间节点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因此整理包括有形和无形的。有形的是们能看得见的空间,无形的是思想的梳理过程,总体来讲是要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状态、整洁的空间和有序的时间,帮助减少过多纷繁信息的干扰,可以更专注去执行学习任务。

    整理不能糊弄敷衍

    学习整理的第二步是整理态度。在整理过程中要有意识认真对待而不是糊弄敷衍。日本的研究者曾经进行过一项关于家务劳动的研究,看看应付差事和目标明确的打扫对认知的影响有何区别。研究者让年轻的志愿者来实验室打扫两次卫生,第一次目标是非常明确的,用吸尘器把撒满了纸屑的地板打扫干净,另外一次是敷衍了事,吸尘器没有插电,地板本来就很干净,做个样子弄一弄就可以了。之后,志愿者会进行大脑抗干扰的测试。第一次测试卡片的颜色和上面写的字是一致的,比如说“红色”两个字就是用红颜色写的。第二次测试卡片的颜色和字不符合的,比如说“红色”两个字使用蓝颜色写的,测试者要正确说出颜色。结果发现明确地去做家务、打扫卫生,大脑执行能力更好,更不容易受到干扰。

    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我们教育孩子做整理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去做,把乱七八糟的衣柜整理好,把脏乱的书桌清理干净,这样不但让学习空间变得整洁,也能够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

    整理是培养孩子独立的过程

    学习整理的第三步就是理解整理的意义。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培养自在、自信、自立的过程。首先,建立起和自己的个性、学习习惯相匹配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的便捷,比如方便找到需要的学习工具,减少时间的浪费,不至于节外生枝、干扰学习的进度。其次,对生活更有掌控力,增加自信心,确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成所需要的目标。同时,环境和人是相互塑造的,整洁的环境有助于让人心灵平静、大脑放松,获得安全感,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学习整理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的过程,如果家长大包大揽,那么孩子就不可能学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学习整理还有很多的技巧,需要在实践中完善。最重要的是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整理的意义,这是跟自己的整个人生发展是相关联的,认识自己的需求,珍惜自己的所有,追求自己的所爱,达成自己的目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