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4日 星期二
以梦为翼,戈壁滩上写春秋
——记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郭晓东
□ 赵振月 孙画初 章红专
图为郭晓东(右二)在生产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自2012年选择加入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郭晓东已经在戈壁滩上奋战了9个春秋。他参与和见证了一座现代化煤化工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与其说是建设者,郭晓东更愿意说自己是新疆化工的第一代拓荒者。

    拓荒意味着从零开始,拓荒更意味着要与巨大的压力和难以言尽的孤独相伴。年轻的郭晓东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果敢与毅力,也有着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与敢于亮剑的精神。

    精神来自梦想的力量,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角为郭晓东指引了梦想前行的方向。

    以梦为翼,9个春秋里,郭晓东始终牢记责任,扎根现场,坚守一线,任劳任怨,以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在本职岗位上书写了一部奋斗的诗篇。

    以梦叩门,必有回响

    2008年,从清华大学本硕连读毕业后,郭晓东义无反顾地选择投身化工事业,主动到中石油大庆石化公司基层工作。

    作为一名名校毕业的高材生,郭晓东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注定充满艰辛的工作?很多人都不太理解。

    “其实就是那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感动了我,迫切想要为祖国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热情,让我选择了投身边疆。”郭晓东解释道。

    在大庆石化工作的几年里,郭晓东严格要求自己,并用“铁人精神”来激励自己。

    在淬炼中,郭晓东练就了钢筋铁骨。

    2012年,郭晓东从东北跨越几千里,来到了西北,加入了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神华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从无到有的大建设,在郭晓东的眼前磨墨起笔。

    入职之初,郭晓东负责质量技术部相关管理工作。在当时部门只有两个人的情况下,他结合公司三条主线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全厂化工三剂物资准备工作,并主动配合项目前期的设计和审查。

    在此期间,郭晓东还积极参与了烃生产中心长周期设备采购谈判工作,并多次协调解决设计问题,编制完成了总体统筹计划物资准备等内容,为公司一次性开车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年10月,由于表现优异,郭晓东被调任至烯烃生产中心聚乙烯装置担任装置主任。

    面临开工初期的巨大困难,他带领员工,通过不断优化操作,有效降低了装置因乙烯不足停工带来的物料损失,并成功组织了首次消缺检修工作,完成检修项目131项。特别是过氧化物夹套管漏点的消除,有效解决了装置运行隐患,保证了公司商业化运营首年盈利。

    2018年3月,郭晓东调任质量技术部担任副经理。

    在新岗位,郭晓东将技术创新放在了首位,先后组织完成了聚丙烯改进型S1003及聚乙烯2420D产品开发工作,并配合销售公司在新疆进行热收缩膜试用,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使公司产品形象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019年3月,郭晓东被调至烯烃生产中心担任副经理、党总支副书记,负责全面工作。

    虽然郭晓东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多次变化,但他始终坚持身份转变、责任不变。

    不论在什么岗位,他都虚心学习,勤学苦练,在一点一滴中积累丰富知识,在一招一式中增强业务功底。

    以梦想叩门,余音必将催人奋进!

    在全厂最大规模检修时,为安全顺利完成全厂核心装置MTO装置反应系统改造,郭晓东连续在现场加班加点奋战30多天,克服了受限空间、高处作业、催化剂粉尘、施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等不利因素,圆满完成消缺改造。

    检修投产后通过优化调整,使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的SHMTO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郭晓东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素养也赢得了领导同事和行业专家的广泛称赞。

    在郭晓东的不懈努力下,中心超额完成2019年全年生产任务,生产聚烯烃产品64.2万吨。

    创新振翅,质效齐飞

    创新,贯穿了郭晓东的职场生涯。

    入职新疆化工以来,郭晓东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3项,发表论文14篇,其中核心论文5篇,为煤制烯烃技术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2020年,已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的郭晓东,走上了生产管理部经理的岗位,负责全厂生产组织和统筹,再次面临新的挑战。

    新的挑战,亦是新的机遇。

    当然,统筹需要智慧,需要创新,需在权衡质量与效益。

    在生产组织中,郭晓东始终把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放在第一位。面对热电生产中心9.8MPa蒸汽母管焊缝出现裂纹的重大隐患,他要求全厂立即停车,避免缺陷扩大,造成灾难性后果。

    针对热电停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郭晓东连续坚守现场15天,带领部门技术管理人员持续管控氮气使用,组织筒仓卸煤,确保停工未造成次生事故,成功解决了氮气严重不足和煤炭安全储存问题。

    与此同时,郭晓东还组织与各装置对接,反复优化组织开工,克服冬季开工不利因素,最终将开工时间缩短了2天。

    郭晓东深知,企业要发展,创新才是关键。因此,他立足公司创新工作室平台并发挥专长,瞄准生产瓶颈问题,集思广益,破题攻坚。

    针对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的SHMTO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郭晓东组织技术人员重新调整分布板孔径分布、改造水洗塔塔盘,通过2019年大检修,一举将MTO装置运行水平提升至国内领先。

    为提升产品附加值,郭晓东带领技术骨干每年开发聚烯烃新产品2个以上,科技创新项目3项,其中有2项他是课题负责人,主持研发的K4860高透明高流动聚丙烯产品获得了下游客户的广泛好评。

    思维活跃的郭晓东,善于在管理上推陈出新,更善于在实践中总结推广经验。

    2019年,他组织编制了烯烃生产中心《员工手册》,开展岗位适配度评价,推行岗前状态评估,其中他带头组织试点的《员工岗位适配度评价》模型已在全公司推广,为公司技能安全培训及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了信息依据。

    日前,郭晓东又推进完成了“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组织编制了调度应急指挥卡,修订《调度手册》,为智慧化工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推动生产管理向标准化、科学化、精准化转变的进程中,郭晓东更是百分之百的投入,每日坚持提前半小时到达单位参加调度室交接班。

    尤其是面对疫情厂区封闭管理、冬季极寒暴雪天气对生产组织的不利影响,他超前谋划,提前储备原料煤,组织协调原料、化工三剂入厂,产品、副产品、固废、危废出厂,做到精准调度资源,克服了严重缺员、运输受限等不利因素,确保了全年生产安全稳定。

    2020年,公司累计生产聚烯烃产品71.54万吨,完成年度生产任务的105%,实现聚烯烃产品产量首次达产,较2019年增产7.25万吨。

    足踏疆土,初心仍在

    郭晓东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奉行“行胜于言”的作风,踏实做事,不搞形式主义。

    郭晓东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倾听员工对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员工的所思、所忧、所盼,重点解决员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2019年大检修期间,他带头加班加点、全程跟踪,及时解决现场遇到的各种困难,组织各支部创新开展“技术党课”,设立了党员示范项目,使党员标杆引领作用得到了显著提升。

    郭晓东积极参加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参加过公司组织的驻村体验,与贫困户结亲戚;带头组织支部党员持续资助大学生一名、中学生一名。

    关键时刻,更显初心。

    2020年伊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郭晓东主动放弃春节假期,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一防三保”工作部署和公司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产。

    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带头值班值守,24小时保持信息畅通,最多的时候,他每天接打近百个电话,汇报中心防控情况、协调安全生产事宜。

    为确保疫情期间安全生产,郭晓东组织各装置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并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预防管控措施,切实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在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过程中,郭晓东加强对复工人员分类管理,按规定落实医学观察、自行隔离等措施,确保了复工复产期间“零感染”。

    2020年7月16日,乌鲁木齐市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郭晓东连夜组织中心管理人员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全体员工按规定时间返回厂区。

    在封闭管理的50多天里,他连续奋战在抗疫前线,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设备检修……每一项工作都以严格的要求,统筹谋划到位,认真落实到位,不敢有片刻的懈怠。

    诚如郭晓东所言:“战疫是大考,考的是党员的初心使命是否坚实如磐;战疫是镜子,照的是党员的忠诚担当是否合格过硬。”

    边疆的四季,有着别样的美丽;

    荒凉的戈壁,却因梦想而不再荒凉。

    曾多次荣膺公司“劳动模范”“优秀中层干部”“优秀员工”等称号的郭晓东,在2021年5月,被授予“国家能源集团劳动模范”称号。

    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他对初心的坚守,更是他多年如一日敬业守职的真实写照。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