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0日 星期五
科普应注重想象力培养,激发青少年好奇心
□ 王大鹏

    大约半个多世纪以前,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深有感触地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当然,这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科学的魅力来自于未知而非已知,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同时正如格罗斯所言,“越多的知识给我们带来越多的无知,无知使我们意识到我们还不了解的自然领域,恰恰是这种无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是基础科学前进的动力!”

    之所以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其目的不外乎在强调知识重要的前提下,要求人们更加注重获取和运用知识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想象力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将预期的目标现实地展现出来,使目标由不可能变成可能,使目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变强;想象力最有效的机能就在于它能突破封锁、扫清障碍、跨越时空,使知识不断得到扩充、拓展、延伸、进化、更新和增值;想象力是长了眼的、会说话的、活的知识;它是潜在的、能动的生产力。想象力和知识密不可分,知识是想象力的载体,想象力是知识的翅膀,想象力是知识的知识。想象力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无边无际的、最为富有的财富。

    从科普实践的角度来说,科学普及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更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同时也要激发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因为知识是不断地迭代更新的,一个人穷其一生也难以掌握某一个专业领域的所有知识,但是如果好奇心和想象力长存心间,那么受众就会在这二者的驱使下去不断地吸收新知识。

    我们经常说,每个人尤其是每个青少年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不过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思考,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递减了呢?甚至于本·奥尔林在《欢乐数学》前言中写道,“如果你觉得数学不可能这么神奇,那也许是因为你在一个叫‘学校’的地方学过数学了。如果是这样,我觉得这挺悲哀的。”虽然他指代的是数学,但是也许对于我们思考科学,探究科普受众好奇心与想象力的问题有所启发。

    布赖恩·考克斯在《人类宇宙》第四章的开头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并且说道:“如果你追问得足够深入,所有关于‘为什么’的科学问题都会以‘不知道’而告终,因为我们对宇宙的科学认识还不全面。”这至少从某些角度表明,由于对“为什么”“不知道”才更加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启发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更多的未知。

    如果说想象力是越过高山看到未知地带的能力,那么好奇心就是人类固有的翻山越岭进行探索的驱动力。有一句俗语叫做——知道的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所以“无知”会驱动想象力、激发好奇心在无限的未知领域中驰骋。

    同时我们会发现很多诺奖得主都在不同场合强调过好奇心的重要性。比如朝永振一郎就说,“好奇心植根于人的本能中,这是使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行为。”盖尔曼表示,“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所以我们不能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夏普莱斯认为,“孩子的好奇心非常重要,(虽然)可能仅仅表现为对一只小兔子的好奇。但是所有的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这样诞生的。”江崎玲於奈更是认为,“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第一次对科学倍感兴趣,萌生了探究科学的最初的、天真的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启蒙教育和科学意识的萌芽,这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应无必珍视,精心培养,不断激励和呵护。”

    而科学普及就应该用科学来培养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想象力,启发好奇心,从而让他们对科学产生理性的认知,并且保持对科学进行探究的欲望。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