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位于湖南常德市桃源县西郊,面临沅水,背倚群山,主体景区15.8平方公里。因与东晋诗人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之“桃花源”同名而闻名于世。其历史传说之奇,山水风光之美,寺院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已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凡是到过桃花源的人,都以能品尝到这里的擂茶为口福。只要你坐在摆满茶点(当地人叫“压桌”)的桌子旁边,主人便会在你面前放上茶碗,在碗里放进“擂茶脚子”和适量的食盐(喜甜的则改放糖),调成羹状,然后将一壶滚烫的开水高高提起,壶嘴对准茶碗,急速地冲入碗内,让水在碗里冲成漩涡,使“脚子”在旋转的水中自然冲匀。趁碗里冒出氤氲的热气喝上一口,会觉得一股沁人的清香扑面而来,嘴里立刻有了味道;再细品慢饮,又会觉得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异香绵长;待一碗喝下去,早已是脾胃舒爽,心情畅快,精神焕发了。如果边喝边吃桌子上摆放的“压桌”,诸如油炸黄豆、炒花生、糖腌洋姜、卤干子、五香瓜子等,更是十分惬意。
擂茶又称“三生饮”,其风味如何?取决于“脚子”。进入茶厨,便会探寻到秘密。制法是以当地产的生茶叶、生粳米、生姜为主料,按比例配上其他食材或药材,多则10多种,少则四五种,用水泡软以后,放进擂钵里,用擂棒捣制成糊状,再用捞瓢筛子滤去渣。去渣后的糊状物,即为“脚子”。这擂钵是用粘土烧制的陶器,口敞底收,成圆锥形状,内壁有许多刻划的线条,便于舂捣磨擦;擂棒则是用上等的油茶树或清香的山苍木制作的,擂起茶来不仅坚硬不起树渣,而且还会留下淡淡的树木香味,可使“脚子”存放数天不会变质变味。
擂茶的配料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用途的不同加以选择。如春季加入茉莉花、金银花、薄荷等;夏季加入绿豆、鱼腥草、藿香等;秋季加入梨、白扁豆、甘草等;冬季加入花椒、肉桂、辣椒等。如果加入决明子、枸杞子则有清心明目的作用;加入杏仁、川贝有止咳化痰的效果;加入黑芝麻、黑豆有滋润肌肤、美容养颜之功。
清朝康熙年间修的《桃源县志》记载:“马援征五溪蛮……将兵行有纪,鸡犬不惊……凿石室以安民,民间献擂茶以报德。”嘉庆年间的《常德府志》记载:“乡俗以茗茶、芝麻、姜合阴阳水饮之,名‘擂茶’,桃源县志名‘五味汤’,云伏波将军所制,用御瘴疠。”民间更是传说,在东汉光武帝时期,五溪蛮在武陵山区作乱,伏波将军马援奉命顺沅水长驱追击,行至乌头村(今桃花源)时,时值炎夏,军中瘟疫流行,马援本人也病倒了,全军只好驻扎在这里。由于马援军纪严明,扶助耕种,当地有一名白发老婆婆献“五味汤”秘方于马援,治愈了全军的疾病。自此该方发展成为今天的擂茶。至今在桃花源里有伏波洞、马王庙、马石(室)、马王溪等历史遗迹可作佐证。2020年11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将桃花源擂茶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