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5日 星期五
补齐乡村防疫短板
□ 王 谨

    观天下

    庚子年还没有来得及谢幕,第二波疫情“狼烟又起”。年初疫情登陆石家庄藁城区和邢台乡村地区,从一两例病例迅速增长到几百例,打破了中国疫情防控一片绿的局面;继而北京市的顺义区和大兴区、黑龙江绥化及吉林通化等地,也相继出现新冠病例。专家研究分析表明,病毒多系境外输入的变异病毒。

    今冬第二波疫情的传播,在欧美更甚。尽管我国对石家庄、邢台等地的防控很快到位,但此次疫情多少暴露了乡村疫情防控的短板。

    根据公开信息,石家庄本次疫情第1例确诊病例发现于石家庄的藁城区。患者曾至正定国际机场附近一家酒店参加婚礼,1月2日发病后被检出核酸阳性。而参加此次婚礼的人员中,还有多例被陆续检出阳性并确诊。很快河北新冠肺炎病例增长到数百人之多。各地医护人员和救护物质纷纷驰援,类似武汉的1000多间隔离舱,在短时间内建成投入使用。这系列举措,对河北疫情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反思河北这次疫情,乡村防控不到位,是主要原因之一。有报道表明,乡村有的感染者对先期症状不敏感,有症状只是到附近卫生室看看,卫生室没有核酸检测设备,也只当一般病开点药,既贻误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又导致病人仍然到处游走,参加婚宴等集聚,病毒隐秘传播了一段时间仍然不知情,从而加速了病毒更大范围的传播。

    此次疫情,致少暴露了三方面问题:一是机场周边农村地区,防控不到位;二是有的乡村防控意识相对淡薄,放任农民频繁走亲访友,参加婚庆集聚;三是乡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存在短板。

    新冠病毒无孔不入。纵然在医疗设施较完备的城市,都可以使病毒“攻城掠地”,那么在医疗设施短缺的乡村,病毒侵入就更容易了,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中招者”,付出的代价就更惨痛。

    如何补齐乡村防控疫情短板?首先要把牢疫情检测第一道关口。在农村,卫生室是上世纪乡村赤脚医生演变而来的一个简易医治场所,治疗农民头疼脑热不用出村。但新冠肺炎的检测和治疗就复杂了,不是乡村卫生室可以承担的。毋容置疑,当下农村卫生室不可或缺,但需解决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的先天不足。特别是在当下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防疫不可有盲点或死角。当然,中国乡村村落众多,使小卫生室在一夜之间都达到城市水平,那是梦语,但可以渐进地提升。比如当下,由国家财政支持,在乡村卫生室配备核酸检查仪器和经过培训的检疫人员,把牢第一道疫情防线。一旦检测出疑似病人,即时隔离或送县市条件好的医院救治,就可避免疫情传播,把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根据乡村特点,提升防疫水平,需要从政策层面上予以支持。石家庄一个小果庄村搅动了一个省,黑龙江绥化市的一些乡村,以及吉林通化的乡村,先后让疫情钻了空子。这个教训表明,克服乡村防疫的盲点,提升乡村防疫水平,是需要及时摆在决策者案头了。把逐步提升农民的医疗条件,改善卫生室的医疗设施,并提高当地医生的医疗水平,纳入乡村振兴规划逐步实施。抗疫需要城乡联手,我们不能忽视农村,更不能亏待农民。应该尽量做到,一旦病毒出现的时候,让农民有最便利的条件和场所得到第一时间的检测。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要加快推进农村健康医疗的改善,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