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9日 星期五
探索生命规律 掌管自我健康
□ 王立祥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个人健康寿命60%取决于自身生活方式和素质。当前,人类已然进入“我的生命健康我做主”的新时期。如何在自主生命健康新阶段,探索以人为本的生命健康理念,以求解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充分享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时代赋予人们的新命题。

    人类生老病死的全生命健康周期中,从始至终环绕着前人(过世者)、中人(在世者)及后人(未世者)这“三人”,可谓是人类社会薪火相传之根本。如何围绕“三人”之众,探究其内在与外在生命健康的本质规律,理清“三人”彼此之间生命健康相互关联,打造承前启后人类生命健康之环,植入“三人”自主生命健康理念正逢其时。

    生命健康概念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8年以前,那时大家比较认可的健康的定义主要是“个体无病,即健康”;第二阶段是1948至2011年,WHO给健康的定义为,一个人身体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同时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是完好状态;第三阶段是2011年荷兰的健康学者马特尔德·休伯提出,健康应当是个体在面对社会、躯体和情感挑战时的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人类对于生命健康定义认识的进步,从点性思维到线性思维再到平面思维的演变历程。但无论是WHO提出的把“健康”从“没有疾病”之狭隘的生物医学角度,扩展到躯体、精神和社会领域;还是休伯提出的健康6个维度:躯体功能、精神功能和感知、灵性维度、生活质量、社会和社交参与以及日常自理功能,其共性仍是从个体生命健康角度出发而论及“健康”的定义。

    如此而言,生命健康取决于每个鲜活的个体,而活在当下的每个个体的生活方式选择和素质程度,就决定了自主生命健康的质量。将“前人”生命健康的经验积累传递给“后人”就是自主生命健康质量的有力保障,它有赖于每个“中人”承“前人”启“后人”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故“前人”“中人”“后人”正是人类生命健康运行轨迹中不可或缺的“同路人”。

    摒弃封建迷信陈规陋习,倡导精神文明新风尚,树立自主生命健康历史观;紧扣生命健康主题“厚生”而为,细心编织自主生命健康物质与精神文明纽带,展现当今人类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的自主生命健康发展现实观;孕育新生命健康科学思想,贯穿防“未病”的自主生命健康未来观。将自主生命健康历史观、自主生命健康发展现实观、自主生命健康未来观,纳入人类全生命周期中统筹管理,植入“三人”自主生命健康的新理念,铸成“前人-中人-后人”自主生命健康整体生态循环系统,形成良性生态圈,必将造福于人类生命健康之伟业。

    (作者系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