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石破天惊:当心引发肾绞痛的结石
□ 宋 刚

    石破天惊,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李贺运用夸张、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再现了乐工李凭弹奏的箜篌曲所创造的凄美迷离的浪漫意境。石破天惊后来被用来指出奇惊人,使人震惊。人体内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一旦出现症状,远不止于使人震惊,可能会引发惊天动地的“地震级”肾绞痛。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逐渐聚集到一定程度,并且突然释放的一个过程。震前没有明显预兆。地震来临时,地动山摇、山崩海啸,破坏力十分巨大。其实,人体内同样有猝不及防的“地震”,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就是肾结石引发的肾绞痛。肾结石是人体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它具有发病急、疼痛剧烈等特点,跟自然界的地震有许多相似之处。肾结石在形成阶段没有明显症状,经常以结晶形态在肾脏中缓慢形成,看似温和,患者也几乎感受不到疼痛。可千万别小看这种病。这些结晶一旦长成了结石,并且卡在肾或者输尿管中,那患者可能就要感受 “地动山摇”的肾绞痛了。

    绞痛其实是形容疼痛的一种状态,就像受绞刑一样疼痛。冠心病引发的心绞痛,肾结石引发的肾绞痛,胆结石引发的胆绞痛,都是令人痛苦万分的症状。但在临床上,并非所有肾结石都会引发肾绞痛。那么,究竟哪些肾结石可以引发“地震级”的肾绞痛呢?医学研究表明,肾绞痛的程度主要和肾结石的大小有关。一般而言,临床上将结石按尺寸分成三种:

    第一种结石是肾结石中的“小不点儿”。它们一般是表面光滑的小块结石,直径通常小于 6 毫米。这类肾结石患者,一般疼痛不明显,因为这个尺寸的结石不容易阻塞输尿管,大多数能随着输尿管有节律的蠕动、随尿液排出而不引起明显症状。换言之,如果CT 报告上写着结石的直径小于 6 毫米,那么结石有80% 的概率能够顺利排出,一般不需要进行碎石手术等治疗。

    第二种结石,如果肾结石大小积累到一定程度,直径大于 2 厘米,在临床上被视为“大块头”。这种情况下,许多患者也没有明显的疼痛。这是因为此种尺寸的结石大部分会安安静静地待在肾盂或者是肾盏内,大概率不会引发明显症状。在临床上,我们甚至见到过比较极端的病例:患者整个肾盏和肾盂被较大结石填满,肾脏受到很大挤压,但患者却没有什么明显症状。这类患者还不在少数。他们可能仅仅有点儿轻度腰部不适感,或者腰部有点儿酸,有点儿胀胀的感觉。但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没有明显疼痛不代表肾脏没有结石。肾结石的危害很大,它这颗定时炸弹会引起肾脏积水,损害肾功能,所以还是要尽早治疗。

    第三种结石,这类结石的尺寸介于“大块头”和“小不点儿”之间,称为“中等身材”。它们直径一般在6 毫米与2 厘米之间。这些中等身材的结石最让医生头痛。因为身材适中,它们不会像 “大块头儿”一样老老实实待在肾盂、肾盏里,在排出体外、经过输尿管等管道的过程中,它们又由于体形不够纤细,不断摩擦、挤压输尿管壁,甚至牢牢卡在输尿管中,造成“交通阻塞”,甚至“水泄不通”,进而引发肾绞痛。这些家伙的表面一般不光滑,浑身带刺,卡在人体管道中,不断刺激输尿管,引发肾绞痛。对这类结石,一定要万分小心。

    那么,肾绞痛有哪些“石破天惊”的表现呢?肾结石引发的剧烈肾绞痛可不仅仅局限于腰部,它会向下辐射到腹部、大腿内侧、阴囊或者外阴部,就像地震时的余震一样,波及面很广。不仅如此,就像地震常常伴发泥石流和海啸一样,肾绞痛也会伴发其他一些症状,例如血尿等。临床上典型的肾结石症状就包括肾绞痛和血尿。有时候患者出血量极微,肉眼看不到血尿,需要借助尿常规检查才能检测出来。在肾绞痛和血尿发作的时候,如果仔细观察可能会发现有沙粒一样的小结石随着尿液排出。这个过程其实是痛苦的,但也是值得的。因为结石堵塞尿路引发肾绞痛,疼痛的过程也是泌尿系统奋力排石的过程。结石排出以后,尿流即刻恢复通畅,患者也会浑身顿感轻松,就像把碎石块从拥堵的主干道上搬走,交通立刻恢复往日畅通一样。正所谓“不经一番痛彻骨,怎得尿液畅快流”。

    最后,需要反复提醒的是,肾结石需要及时治疗。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肾积水、肾功能不全以及尿路反复感染等症状。最可怕的是,肾结石的长期刺激还有诱发鳞癌的可能。所以,不管是引起“地动山摇”的结石,还是那些 “风平浪静”的结石,大家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治疗,去除结石,还泌尿系统一个畅通无阻的良好环境,一身轻松。

    (作者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