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学业压力下,为何还开展科幻教育
——一名高中地理教师眼中的科幻教育价值定位
本版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 罗明军

    作为一名正在带高三毕业班的地理教师,跟孩子们一起披星戴月、备战高考,更深知孩子们升学压力与兴趣爱好兼顾的不易。

    忙里偷闲,笔者为学校爱好科普科幻写作的孩子们作了一场讲座,反响良好。有领导问:高中为什么要搞科幻教育?仅仅是满足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吗?是呀,既没有“前沿”知识、又面临繁重学业压力的高中,开展科幻教育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下面谈点个人认识。

    跨学科融合的科幻教育

    真实世界,真实的情境问题,很少是按照某一学科类别来的。问题的解决,也不单是某一学科的方案。科幻教育将语文、地理、物理等多门学科的思想、概念、工具等进行跨学科融合。这种“跨”,不仅是多个学科之间的“跨”,也是指围绕某一问题解决过程的“跨”,更是一种行动研究的“跨”。

    例如凡尔纳《神秘岛》中对林肯岛的方位描述、经纬度确定,乃至煤炭、钢铁等对工业发展意义的描述,在科幻作品中形成了有意义的、相互联系的事实,在科幻学习中极易形成一种概括化的知识。科幻作品中的学科概念名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辞典,将其与存在记忆中的命题网络相连,很容易帮助学生建构为有意义的认知整体。这些一般性的地理、物理、化学、历史等知识,通过科幻教育中的联系、暗喻、类比,更有利于加深文本学习的深度,开阔学生的思维。人们知道,“公正、诚实、仁慈”等与社会行为有关的态度是凡尔纳等科幻小说的重要价值。工程师斯密斯先生那样的人,不知道为多少中学生树立了行为选择的榜样。将学生的行为纳入到认同的价值观体系中去,是科幻教育的重要价值。

    培养逻辑思维的科幻教育

    大家知道,凡尔纳科幻三部曲、刘慈欣《三体》等硬科幻作品兼具文学性、科学性和逻辑性,是对未来、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数学也好、地理也罢,学科的本质是基于已知世界,通过比较、联想去推测未知世界。换句话说,学科教学与科幻教育在逻辑思维上具有某种相通性。

    现实中,高中生学业之所以繁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科解题能力训练成了高中学习的重要组成。以学科解题方法教学为目标,将学科性、经验性的知识加以归纳,作为一种答题“模板”教给学生,已成为高中学科教育的一种常态。长此以往,势必会抑制学生自主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科幻教育的优势在于,指导学生在面对人口、环境等具体问题时,通过一系列逻辑思维,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科幻教育教学方法,寻求的是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路径、手段和行为方式。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是科幻教育所倡导的思维方式。因此,作为跨学科融合的科幻教育可以避免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习与培养的碎片化,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面对新情境、复杂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当然也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创新性”方面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价值定位。

    洞察未知社会的科幻教育

    笔者所在学校有个学生写了一篇科幻作文,大意是“他”的母亲曾参与一个外太空自由探索项目,而该项目一些成员私自带走飞船上的物质,利用真空环境提炼出纯度高的贵重金属,再走私回地球谋取暴利。“他”的母亲在跟踪犯罪团伙时牺牲。“他”长大后继承母亲遗志,将宇宙走私团伙绳之以法。这篇科幻作文,没有所谓“前沿”的科学知识,而是在这名高中生已有的天文、地理和社会知识基础上完成的,却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可见,科幻教育最终价值其实是帮助学生教育自己。学生在科幻教育中得到一种对未知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和洞察,这种理解和洞察是建立在他们的“认知基膜”,即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

    高中科幻教育,是为学生提供面向未来、跨学科融合、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思想、方法和工具。科幻教育是帮助未来公民教育自己、创造美好未来。笔者认为,这就是我们科幻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所在。

    (作者系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地理正高级教师,中国科普作协科普科幻教育讲师团成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