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光王怀国篆刻 |
余生趣潭
78年前的今天,1942年12月25日,是著名科学家牛顿(1642-1727)诞辰300周年纪念日。当天,在革命圣地延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隆重举行了纪念大会,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在会上作了题为《对牛顿应有的认识》的专题报告,介绍了牛顿的生平事迹、创立经典力学的科学成就和深远影响,最后谈到了我党对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战略设想。随即,在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全文刊载了徐特立的演讲稿。
此举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对近代科学革命的高度评价、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并通过此举推动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
早在1939年的《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中,就规定了“实行普及的免费儿童教育”和“发展民众教育,消灭文盲”的任务。
1939年成立的延安自然科学院、1940年成立的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和1941年成立的国医研究会,在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以及各个分科学会的学术交流的同时,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科普活动。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特别提出了“科学大众化”的要求,要求“科学技术人员努力从事科学普及工作,把最基础的科学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用新的观念、意识和知识逐渐代替封建迷信思想、旧习惯和落后的意识”。这里所说的“科学大众化”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科学普及”。
1941年9月21日,延安可以观测到日偏食,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组织大家观测,改变了人们认为日偏食就是“天狗吃太阳”的错误观念,而且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日食在科学上的意义”的科普文章。
虽然延安当时缺乏纸张和油墨,但边区党和政府从来没有吝惜过在科普宣传教育方面的投资,除了充分利用边区编辑出版的报刊杂志刊载科普文章、开辟专栏之外,也出版科普小册子、挂图等。如《解放日报》创办副刊《科学园地》《卫生》,专栏“自然界”“知识问答”“急救常识”等,从1941年到1943年间,就刊登了科普文章190余篇。
当我们今天读到徐特立在《解放日报》副刊《科学园地》创刊号上的祝词:“自然的规律是必然的。科学!你替人类服务也只能遵循必然的途径。”“没有实际的理论是空虚的;同时,没有理论的实际是盲目的。所以,学科和术科是科学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真是仍然感到掷地有声,震人心魄!
为发展边区经济建设和军事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工农大众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陕甘宁边区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
1939年5月,举办了第一届边区工业展览会,以兵工厂制造和修理的武器为主,以及一些石油产品、生活日用品和印刷品,起到了了解军工知识、促进技术进步、鼓舞人民抗战热情的作用。
1940年1月,举行了第二届边区农工业展览会,共展出各种产品7000余件,是边区经济建设和生活资料的大检阅。
1941年8月,举办了第三届边区工业展览会。
1944年3月,举办了延安卫生展览会,向大众科普了卫生是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的大事。
让我们回到本文开头所说的1942年12月25日陕甘宁边区在革命圣地延安举办记念科学家牛顿诞辰300周年纪念活动,是在抗日战争最残酷、最困难的时期,在当时延安自然科学院内建有的唯一的一幢科学馆内举行的会议,这件事是非常难得的,是值得后人称颂的。
同时,在西南地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等地的物理学界、天文学界、数学界的科学工作者也分别举行了纪念牛顿的报告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前辈筚路蓝缕,吾侪薪火传承;我们要不忘来时路,迈步新征程。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