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
叙事医学:健康科普的新视域
□ 于 翔
《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殳儆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新安国际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在重症监护室工作20年的殳儆医生,最近以叙事医学手法,写作了《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一书,这本书是由生命险滩的亲历者讲述的生命故事。从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ICU医生是生命的“摆渡人”,把能够留下的病人,尽其所能渡回这个温暖的人间;把必定走向死亡的衰老生命,用尊严、舒适和体面的方式渡向生命的彼岸。

    这本医学科普图书一出版,就受到医学领域的关注。“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生丽塔·卡蓉在2000年提出的,所谓叙事医学是提倡医者把从医过程中正规病历之外的细枝末节、心理过程乃至家属的感受都记录下来,使临床医学更加富有人性,更加充满温情,弥合技术与人性的鸿沟,丰富人类对生死、疾苦的理解和认知,也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松绑”,令医学人文精神回归。

    近几年,叙事医学得到国内医学人文研究者以及医疗一线管理者和从业者的重视。不仅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和诠释,更结合我国中医学人文思想阐述叙事医学在疾病治疗中的意义。从科普的角度说,叙事医学则助推健康教育的品类以及医生的文本写作,展现了它无限的前景。

    医生写自己的故事,不同于职业小说家,靠戏剧冲突、悬念设置来吸引读者,本书来源于医疗一线,充满真实的张力,反映了真实的矛盾冲突,不走套路,令人猜不中结尾。上篇的《蒙面天使》以2009年重症甲型流感抢救的真实案例为素材,加以文学艺术加工而成,是国内首部翔实反映重症流感抢救的作品。殳儆用细腻的笔,记录、呈现了重症监护室医生,这个与死神较量的职业之荣光、悲壮和选择。

    日前殳儆在分享她的叙事医学写作经验时说,当一个没有写作天赋的医生,要把他想要表达的故事,原汁原味地让别人来写出来的时候,他需要做出的努力不是讲一个故事这么简单,他需要用科普的方式把医学故事中所有的疑难解释清楚;把他要表达的重点,让写手理解清楚;尤其是要把这个故事的主题立意清楚地让写手懂得;最后,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基本写成的时候,还需要参与审读,参与很多细节的补入。这样写成的文字,才可能由医生跨越技术壁垒,由写手跨越叙事技巧壁垒,双方合力翻越两重壁垒,达到叙事医学要求的目标。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台州院区是叙事医学示范基地,一直致力于叙事医学推广和应用。近年来,该院组织各项活动,努力让职工了解叙事医学,提高叙事能力。叙事医学从职工逐步推广至患者和家属,活动有效化解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和矛盾。同时,通过参与人的叙事,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共情能力。

    2011年将叙事医学概念引入国内的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郭丽萍老师说,将文学叙事的手段应用到医学领域,使医护人员成为叙事医学的主角,让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有获得感,将助力医学人文的发展和普及。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