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引力与情感之间的时间桥梁
——解读科幻电影《星际穿越》

    □ 星 河

    小学奥数题里有这样一种题目:当我像你这么大时你才多大,当你像我这么大时我已多大。每当看到这种题型我都会莫名感伤,因为它直观地描述出时间流逝的具体状态。事实上科幻电影《星际穿越》采用了完全相同的结构:男女主人公相差几岁,但却是同一时代的人,代表了所谓的当下;女主有一位科学家老父亲,为人类命运殚精竭虑,辛苦半生;男主有一名小女儿,尚未成年,不愿看到父亲远征他乡。而所有这些,都由当下的时刻开始,然后随着时间一点点变化。

    科幻作品有很多维度的划分,其中一个就是纯粹幻想与相对写实。前者如《星球大战》系列,写的虽然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把舞台搬到了与我们毫无关联的另一时空,以五千年后的先进技术演绎五百年前的传统故事。后者则由写实逐渐走入幻想,其中的佳作往往能做到虚实无缝对接,《星际穿越》就是代表之一。就个人喜好而言我比较喜欢后一类作品,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方向,迄今为止我创作的大部分科幻作品都属此类。

    《星际穿越》一开始就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地球面临困境,粮食严重不足,不要说文明延续,就连温饱都成问题。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直面抗争自然是方法之一,但与此同时人们仍旧致力于宇航探索,因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外太空有人类获救的希望。事实上在170分钟的影片当中,前四分之一都在做这种宇航准备,随后才开始真正的历险远征——从现实到科幻的脉络十分清晰。

    科技因素在《星际穿越》中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从最小的细节——比如无人机的截获,到极壮观的场景——渺小的飞船映衬在巨大天体的背景下。我们可以从中窥视到人与自然的种种关系,但这还只是最浅层次的科技表达。更重要的是,影片对很多艰深晦涩的科学理论做出了通俗生动的解读。比如对虫洞表现为球状的比喻,比如对黑洞引力的解释,比如通过时间与引力的关系来传递信息,等等……寥寥数语,逻辑清晰,阐述简单,寓意深刻。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这些玄妙而震撼的图景丝毫不是科幻,而是根据相对论和黑洞理论推及的事实结论,甚至可以认为整部影片都是影片科学顾问基普·索恩科学理论的故事解读版。

    但这仍不是最高层次的科技表达,真正有异于文字表达的方式应该体现影视化的优势,也就是所谓的声像表达。比如其中一名宇航员在进行飞船对接时,开始舱内出现了各种声音,飞船遭到破坏之初也是熙攘喧嚣乱七八糟,但此时镜头拉开,呈现出太空中的场景,整个画面突然变得鸦雀无声——我们都知道,在太空中是没有一点声音的,没有空气的真空无法传递声波。在此我们不妨做一个有趣的类比: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系列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飞船战舰在太空中呼啸而过。据说有人对导演卢卡斯提出质疑,卢卡斯却回答说:我不是不知道这是错的,但为了戏剧性和震撼感只得从权。但《星际穿越》却以事实告诉我们,有时候震撼不一定要靠激烈的画面和剧烈的声响来实现,寂静无声同样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在这里,无声也是一种力量。

    《星际穿越》从很现实的细节蔓延至极宏大的叙事,需要架构起一座从现实到科幻的有效桥梁。事实上这部作品的科技基础是引力,而且通篇都在为此做铺垫,最后引力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基础。按照影片的设定,不同维度的时空无法进行联系,唯一能够穿越的恐怕只有时间与引力。而在现实方面强调的则是情感,是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一种有别于老科学家对整个人类文明的爱,但这种更个性化的爱却促使他最终成功。那么在如此技术化的引力与如此生活化的情感之间,赖以维系的关键参数是什么?时间。正是时间这一因素,将现实与科幻连接了起来。主人公在不同维度宇宙无法联络的情况下,依靠对时间的“拨动”来改变引力,最终完成了对女儿的信息传递。

    总之,科幻作品所要表达的还是基本的人性。科幻文学没有自己特立独行的价值观,它所反映出的观念与我们平常生活中的观念没有显著不同,它所拥有的只是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当然在具体操作上,则有许多可资商榷的地方,有时候我们也想描写科技与人性,但在有些作品中难免过于直白。我们更多地用穿越来表现时间,用生死抉择来表现科技的冷峻与无奈,似乎缺乏对这些概念更为深入的思考。在这一点上,《星际穿越》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范本。

    (作者系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主要从事科幻与科普创作。本文为作者在2020中国科幻大会“国内外科幻影片展映暨科幻电影论坛”上的演讲)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