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日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罕见的节肢动物化石——麒麟虾,为解答节肢动物起源之谜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11月5日《自然》杂志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节肢动物起源之谜再添重要实证
□ 冯伟民
左图为麒麟虾正模标本,右图为麒麟虾形态复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麒麟虾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学家在我国云南五亿多年前的澄江动物群中发现的一种罕见的节肢动物化石,其身体造型奇异,类似中国传统神话中“四不像”瑞兽“麒麟”,因而被命名为麒麟虾(Kylinxia)。

    麒麟虾生活在5亿多年前的浅海地区,它呈虾形,长有五只眼睛,头部嵌合了节肢动物祖先类型的形态构造,包括寒武纪怪物——奥帕宾海蝎特(Opabinia)头部的五只眼睛,以及寒武纪巨型顶级捕食动物——奇虾(Anomalocaris)的掠食性附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借助包括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对麒麟虾化石进行了精细的解剖学研究,论证了神经组织和消化系统等在化石中通常难以保存的软躯体结构。同时,通过比较解剖学研究发现,麒麟虾的身体具有明显的真节肢动物特征,比如硬化的表皮、愈合的头壳、多节的躯干和分节的腿肢,以及具有现在熟知的节肢动物(如无处不在的蚊、虫、虾、蟹)的多种特征。所以,麒麟虾嵌合了节肢动物祖先类型和真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是一种罕见的嵌合动物。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澄江动物群以来,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神秘面纱正在逐渐解开。科学家采集到了数十万计的化石,成为揭秘和复原寒武纪时代生物界的辉煌最可靠的证据。

    尤其可贵的是,澄江动物群是演化“中间环节”的伟大宝库。一群包括抚仙湖虫、澄江虾和山口虾在内的“中间环节”化石,在以多腿缓步类为代表的节肢动物叶足状祖先与包括现生节肢动物在内的真节肢动物之间架起了桥梁。以海口虫为代表的“中间环节”化石,证实了其已脱离了无脊椎动物,开始向脊椎动物演变。海口鱼的发现表明脊椎动物已进入有头类的进化轨道。新的动物灭绝门类——古虫动物门则代表了后口动物的根系类群,是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下转第2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