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夜行侠”蝙蝠 存在即合理
□ 朱明淏

    如今,人们一听到蝙蝠就谈“虎”色变!然而,对于夜行侠——蝙蝠,你又了解多少呢?

    在人们对蝙蝠的认识中其实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蝙蝠并不是冷血动物,它与人类一样是恒温动物,也就是热血动物。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而与之相反的就是冷血动物。由此可知,蝙蝠属于哺乳类动物,而且蝙蝠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

    前些日子在澳大利亚发生了几十万只蝙蝠飞翔于天空与蝙蝠咬人的事件。其中,咬人蝙蝠称之为巨型狗头蝙蝠,这类蝙蝠体型巨大,头部似狗,双翼展开约有1.5米大小,个别巨大的体型长达2米;并且攻击性极强,无论是人类还是牲畜都是它的目标。这类蝙蝠牙齿极其锋利,能一口咬断成年人的脖子,杀伤力极强。事实上,这类蝙蝠并不轻易攻击人类,而且蝙蝠飞翔于天空这类事件在澳大利亚每年都有发生,山火是使蝙蝠泛滥飞翔的原因之一。

    现在所发现的蝙蝠种类中,最小的混合蝠体重仅有1.9克,翼展16厘米。一些狐蝠的体重可以超过1.3千克,翼展可达1.7米。蝙蝠全身骨质轻,头骨愈合程度较高,肩带发达,胸骨具龙骨状突起。后肢胫骨、腓骨退化。耳壳发达,常具发达的耳屏或对耳屏。翼膜、耳、唇等处有丰富的感觉毛。颜色多样,大多是褐色、灰色和黑色。70%的蝙蝠种类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节肢动物为食。其余的种类主要以果实、花蜜和花粉为食。一些热带种类蝙蝠是食肉的,有3个种类的吸血蝙蝠,以血液为食。蝙蝠主要分布于地球上除南北极和某些大洋岛屿以外的所有地方,其分布范围极广,分布面积极大,与人类的生活栖息地极为接近。

    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是对人类具有极大危害的病毒载体,而蝙蝠自身却不被感染。同南极与北极的冰川封印病毒一样,蝙蝠其实很好地将那些人畜共患的病毒封印于自己的身体之内,而免于伤害人类。但是不正当的捕杀蝙蝠在当今社会仍有存在,蝙蝠攻击人类而产生的病毒感染也时有发生。在热带地区,如关岛,大蝙蝠不仅供当地人食用,还出口到太平洋的其他岛屿。由于山洞旅游开发,一些捕猎者通过用于消灭昆虫的毒剂和木材保护药剂等,药死冬眠中的蝙蝠。滥捕滥杀不仅杀害了引起问题的蝙蝠,而且杀害了与它们共享栖息地的其他蝙蝠种类,这种行为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破坏。

    新冠疫情的暴发导致人们对蝙蝠的印象更差,使人们更加厌恶蝙蝠。但是新冠病毒与蝙蝠真的有联系吗?据报道,史密森学会全球卫生项目的研究人员,在缅甸的蝙蝠体内新发现6种冠状病毒,这些病毒之前没有在其他地方发现过。他们对这些病毒跨物种传播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以评估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研究人员称,这些新发现的冠状病毒与非典、中东呼吸综合症和新型冠状病毒不存在密切联系。

    由此可见,新冠疫情的暴发与蝙蝠并无直接联系。但无论如何,食用蝙蝠与野生动物的行为应该立即禁止。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极有可能感染病毒。

    除此之外,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破碎,以及栖息地气温的变化。蝙蝠的种类也在逐渐减少,处于极危险种类有26种,濒危种类有32种,易危种类有173种,总计231种。现有蝙蝠中有些极为稀缺,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中列入受威胁较大的蝙蝠有八种。保护蝙蝠,维护生态系统,刻不容缓。

    在生态系统中,没有一种生物的存在是多余的,存在即合理,蝙蝠也不例外,夜间飞行,捕猎食物,蝙蝠已经尽己所能避免与人类生活发生冲突,在蝙蝠不打扰人类的情况下,人类也不应当侵犯蝙蝠。

    无论最初新冠疫情与蝙蝠是否有关,蝙蝠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存活着,对于整个大的生态系统来说,蝙蝠种类极为重要。与众多野生动物一样,蝙蝠也应很好地被保护。滥捕滥杀行为,应当立即停止,澳大利亚山火,蝗灾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就是大自然对人们不当行为的惩罚。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