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外的科幻、文学、文化的交流方面我谈几点心得。首先,中国作品在海外译界出版的基础。从包括《三体》在内的一系列的优秀作品陆续被译到海外,中国科幻走向世界,迎来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这里强调两点,一个是翻译队伍非常重要,它和文学翻译还不太一样,需要把中文语境里的复杂概念、历史典故创造性地去用西方世界能够接受的一种语言去转化。另外,出版平台或者双方出版市场机制的对接也很重要。
其次,国际化交流的能力是我们非常亟需和欠缺的。一方面走出去,一方面迎进来,让海外的组织者也好、活动者也好到中国来。与那些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外国留学生交流,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科幻其实是代表着我们对当下中国以及未来中国的一个更新的理解,那么他们会从这个维度来认识一个更丰富的、更真实的中国。
第三是学界的交流。国内外的学者、专家,从生态主义、性别主义,包括从科技政策、历史语境、中西方的交流背景去展开研究,主动更深入地展开对话。但不是那种硬碰硬的对话,而是更加有策略、更加有东方智慧的对话,那么科幻作为对话的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一个好的界面,可以展开更多可能性的一种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