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9日 星期五
诺贝尔奖缘何垂青这些科学研究

    (上接第1版)

    然而,在爱因斯坦去世10年后,彭罗斯用巧妙的数学方法论证了黑洞可以形成,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他的这篇开创性的论文发表于1965年1月,至今仍被认为是自爱因斯坦以来对广义相对论最重要的贡献。

    “虽然罗杰·彭罗斯不是最早预言黑洞存在的人,但是他却是第一个从理论上证明黑洞稳定存在的人,物理学奖颁发给他可谓实至名归。”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陆由俊说。

    除了在理论上证明黑洞存在,罗杰·彭罗斯还和霍金一起证明了奇点定理。该定理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时间和空间消失、物质密度无限大的奇点。现在,黑洞的中心存在奇点已成为科学界的普遍认识。

    而根泽尔和盖兹分别领导一个研究小组,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直试图透过尘埃云观测银河系中央一个名为“射手座A*”的区域。两个研究团队在数十年如一日的观测后得出一致结论: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质量非常大且看不见的天体,在不超过太阳系的空间中聚集了约400万个太阳的质量,使周边恒星急速旋转。对这个看不见的天体,目前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它是一个黑洞。

    2019年4月10日,由全球8台射电望远镜组合而成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拍摄到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被拍到的这个黑洞位于一个名为M87的星系中央,其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在不久的将来,银河系中央的黑洞“真容”可能也会显露。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主席戴维·哈维兰德在颁奖仪式上表示,今年获奖者们的发现为研究致密和超大质量天体开辟了新天地。但这些奇特的物体仍然提出了许多有待进一步解答的问题,并激发未来的研究。“不仅有关于它们内部结构的问题,还有关于如何在紧邻黑洞的极端条件下测试我们的引力理论的问题”。

    两名基因剪刀手“包揽”化学奖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CRISPR-Cas9会获得诺贝尔奖,悬念只是什么时候获得,以及谁会得奖。

    2020年10月7日,悬念揭晓。法国生物化学家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化学家珍妮弗·杜德纳(Jennifer A. Doudna),这对女搭档在《科学》杂志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仅仅8年后,就斩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沙尔庞捷在对化脓性链球菌——一种对人类造成最大伤害的细菌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以前未知的分子tracrRNA。她的研究表明tracrRNA是细菌古老的免疫系统CRISPR-Cas的一部分,该系统通过切割DNA来解除病毒的武装。

    2011年,沙尔庞捷发表了这一研究。同年,她开始与拥有丰富RNA知识的资深生物化学家珍妮弗·杜德纳携手合作,偶然注意到在一种名叫Cas9的蛋白加持下,CRISPR才能显示出它作为基因组编辑工具的强大潜力。这两位女性科学家成功地在试管中重建了细菌的遗传剪刀——CRISPR-Cas9,并简化了这一剪刀的分子成分,使其更易于使用。随后,她们对这一遗传剪刀进行了重新编程——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这一剪刀天生就能识别病毒中的DNA,但沙尔庞捷和杜德纳证明可以对其进行控制,使她们能“定点”对DNA进行切割,而在DNA被切割的地方,科学家们可以更容易改写生命的密码。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表示,从论文发出到获得诺奖,时间并不长,这也说明CRISPR技术过于强大,已经被认可,是毫无争议的革命性技术。

    自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诞生以来,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优化与改造。一方面,现在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变得更精准,带来更少的脱靶效应(指修改了不应修改的基因);另一方面,CRISPR系统也已经超越了DNA,能够对RNA进行有效编辑。

    此外,初代的CRISPR技术涉及DNA双链的断裂,会引起潜在的风险。如今,科学家们基于CRISPR体系,已经开发出了“单碱基”基因编辑系统,能够对基因进行“微调”。如果说以前的基因编辑,是把书的一页纸撕下,再粘上一页新的纸的话,这种“单碱基”基因编辑系统,就好像是把书页上的错别字给单独修改,有着更高的精度。

    正如诺贝尔委员会在官方颁奖词中表示:“借助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非常精准地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CRISPR-Cas9基因剪刀彻底改变了分子生命科学,为植物育种带来了新机遇,有望催生创新性癌症疗法,并可能使治愈遗传性疾病这一人类梦想美梦成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