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我曾经是一名重度的完美主义患者。人们都说,天秤座是升级版的处女座。于是作为一枚秤子,我对如影随形的完美主义早已习以为常。
小时候,我的作业本比同学都薄,因为一个字写错了,我就会整页撕掉重新写。但随着年龄增长,我渐渐发现一件很严重的事,生活是一本撕不掉的作业,时间翻过,生命里所有细碎的痕迹都会原原本本地留在那里,毫无完美可言!
于是,我觉得需要做点什么来挽救这个要命的现实,比如,打造完美的形象、训练严谨的思维、追求普世价值观认同的职业规划......
但呵护一个完美局面有多辛苦,只有完美主义者自己知道。你体会过那种殚精竭虑打游戏,一路小心翼翼闯关,然后一个不小心挂掉在细节疏失的懊恼吗?那是一个可怕的,无法原谅的失控局面。
多年来,完美主义就像我身体的一部分,我只顾被它左右,完全无暇去好好审视它,更没有想过,其实我可以不需要它!
心理学告诉我,我经历的那一切与星座无关。
完美主义既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它是病,得治!这个病不是疾病,可以理解为毛病,或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病态的习惯。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
不安全感 既然是习惯,就不是一天形成的,所有的完美主义者,我们都可以试着去追溯到自己的早期经历。比如早期遭遇过的创伤,比如幼年时父母的要求与控制过于严苛,比如缺少关爱,想表现得完美,让所有人都喜欢等等,而这一切的背后都藏着两个字“害怕”——即不安全感。
控制 完美主义像一个笼子,企图把所有的不安全感都锁进去,以为这样就踏实了,就可以把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但你从未想过这种控制并不是根本解决之道,而只是简单粗暴的错误尝试。
强化 当一种风险被控制,你可能有片刻安心,但现实中的状况此起彼伏,接踵而至,于是这种错误尝试被周而复始地强化,最终形成一种病态的条件反射式的习惯。
而完美主义者们像穿上了被诅咒的红舞鞋再无停歇,疲于应付,直至生命枯竭。
完美主义,就像是披着美丽外衣的童话。
美国一位临床心理治疗师约瑟夫博士说,完美主义的阴暗面在于,它并不是在追求完美,而是在追求避免不完美。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生命的转弯往往就是一刹那间的顿悟,在此分享几个自己的感悟:
觉察:真正需要vs不得不做
厘清自己做事的动机,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但这对多数人来说其实并不容易做到,或者说,很多人并没有回到自己内心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在博物馆每次参加新展的讲解考核,考核前会搜遍犄角旮旯的各种文献,以求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这件事表面上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值得称道。但同样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却是大相径庭,我们可以试着追问一下自己的内心:这么做究竟是真正需要,还是不得不做?
真正需要指的是,发自内心的激情与热爱,做的过程幸福满足,对结果并不在意;不得不做指的是,需要价值条件化满足后被认可的安全感,对结果有期待,比如希望得到考官的欣赏,同辈的膜拜,观众与粉丝的追捧等等。
如果是前者,非常棒,请好好享受这个过程!如果是后者,你已经落入完美主义的圈套。
也许更多人会说,两者兼而有之。这个问题很难,但并不复杂。关键是你认不认识自己,以及你愿不愿意认识自己?
对任性的自己说“不”
虽然经过自我觉察,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和烦恼的根源,但习惯的打破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个任性的“小公主”,它会以最原始的情绪应对外界的刺激,神经质地坚持着过往的坏习惯,这时候,我们可以对它说“不!”
比如,当它再次因为不够完美而焦虑烦躁,强迫自己做一些耗时费力的事的时候,你可以对它说:不!我不需要被完美弄得筋疲力尽,我只需要聚焦事情本身,享受过程!
相信自己,坚持不懈
与自己的博弈并不是每一次都会成功,我们会发现自己很多时候依然会在习惯性的焦虑中败下阵来。
别气馁,请相信自己,你有能力做自己的主人!
生命中的过往,无论好坏,都成就了此时此刻的我们,而那些不完美的部分,恰恰是自省和成长的契机,所以我们更应该感恩而不是掩盖。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