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医学科普“话语权”不能旁落
□ 科普时报记者 项 铮

    8月21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成立医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任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北大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表示,医学科普专委会做的第一件事,是培养健康教育领军人才,早日壮大医学科普专业人才队伍。

    医学科普界“网红”不少

    北大医院药学部赵宁是个“网红”,是目前药学领域曝光率最高的药师。“做医学科普,首先要获得公众信任。比如新冠疫情下,谣言满飞天,公众不知道该相信谁。”

    “三十年前如果有互联网,我国的医学大咖可能是被热捧的网红。”刘新民表示,我国很多医学大咖都是科普大家,中科院院士吴英恺非常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往往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病因病情,让患者心服口服;北大医院第一任院长胡传揆也是科普大家,非常重视北大医院的科普工作。

    刘新民曾任中华医学会科普学会主任委员。他认为,我国医学界十分重视医学科普,中华医学会在1962年就成立了科普委员会,1989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科普学会。“中华医学会四分之一的工作内容是医学科普。”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的主任委员都是医学大咖!”现任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郭树彬表示,傅连暲、钱信忠、殷大奎等医学大咖都曾任其主任委员。

    科普与看病救人同等重要

    医生是整个医疗环节核心且稀缺的社会公共资源。“看病救人”一直被视为医生的天职,“科普”则多少有点“不务正业”。其实,健康科普教育的价值不亚于医疗服务,做好健康科普教育与看病救人同样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所长董健认为,科普是优秀医生的责任。攻克疑难杂症、做手术能体现医生水平,做科普同样体现医生的个人水平。让病人少生病,不生病,比等病人生了病再治疗更有意义。

    董健说,做科普能提升医生价值。患者往往信任科普达人,有些医生可能在医院默默无闻,但是科普做得好,病人往往慕名而来。我国的患者往往是“去医院”而不是“看医生”,他们大多认医院。做好医学科普或许能破解这个难题,帮助医生建立自己的粉丝圈、患者圈。

    做有温度的医学科普

    以前,做健康科普的往往是卖保健品的假医生。近几年医学科普大潮中,参与的都是各医院的专业医师。

    “做医学科普要了解公众需要,要有针对性,要通俗易懂地把医学知识、科技思维传递给公众”,刘新民说,“医学科普要严谨、准确,才能让健康走进千家万户。要怀揣关爱生命之心,才能为老百姓做好医学科普。要做有温度、有深度的医学科普”。

    目前互联网上的各类科普文章层出不穷,“不提倡小编科普。”郭树彬教授告诉记者,有些人讲医学科普说不到点子上,他们摘抄编辑,把几篇文章拼凑在一起,这样的科普缺乏权威性,不仅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会误导患者。他认为,做医学科普要有丰富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应该揭露假科普,夺回医学科普话语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