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之光
中国反邪教协会
www.bohechashe.org
最近“朋友圈”疯狂传递一条消息:9.8万元注射一针,终身与12种癌症绝缘。癌症的发病机理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种癌症也有不同的分型,如何能用一个疫苗来预防?这么一个“轰动成果”却在主流媒体上从未见报道,且该技术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垄断。这类声称“无所不能、包治百病”的药,伪科学本质尽显无疑。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不仅对相关人员造成巨大损失,也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挑战。
伪科学盛行的原因
内容上的欺骗性。伪科学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予以宣传推广。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其存在的目的就是欺骗。伪科学之“伪”,或有意或无意,确实给对其的识别增加了迷惑性。“科学之神”牛顿提出的一种治疗黑死病的秘方——“蟾蜍呕吐糖”直到200多年后才被证伪,真是时代局限伟人。天价疫苗在涉及到的专业性知识或逻辑判断方面布下很多认知陷阱,在似是而非间,混淆是非,误导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传播上的便利性。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媒体时代,“人人皆媒体”。新媒体不受时空限制,能提供多元化的海量信息,具有对普通民众和整个社会进行赋能的潜力。这无形中给伪科学的传播提供了很大便利。新媒体上的信息发布没有像传统媒体一样严格的审核机制,包括伪科学在内的许多别有用心的信息就这样被生产和传播出来。众多新媒体用户由于缺乏专业素养,不能进行有效信息的甄别,不辨真伪情况下的无意转发,事实上充当了伪科学“助推器”。
实质上的功利性。伪科学的目的是骗取钱财、名誉、权力。许多不法商贩如江湖骗子,绞尽脑汁对伪科学进行科学化的包装。每一个被包装的伪科学信息都有明确的目的性,任何一项泛滥的伪科学背后都有骗人的目的,或是为了骗你的点击、骗你的转发、骗你的金钱,或是为了笼络你的心。广泛流传的“酸碱体质”理论,其创始人罗伯特·杨是不折不扣的伪科学欺诈者,只顾自己招财进宝,大肆“割韭菜”,导致被欺骗者为此付出了金钱、健康甚至生命等的昂贵代价。
“三聚力”抑制伪科学
伪科学的防治没有灵丹妙药。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是治理伪科学泛滥的根本之道。要切实提高真科学的供给能力、抑制伪科学的传播、提升公众的识别能力,让伪科学成为“无本之木”。
聚力真科学内容供给。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反伪科普宣传,是遏制伪科学蔓延发展的必由之路。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科技知识的主要生产者,是科普内容的重要生产者。伪科学往往会冲破人类科学认知阈,公众不能充分理解其中的原由。汇聚各学科专业的科研人员,鼓励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社会需要广大科研人员自觉加入科普队伍,通过多种方式发布权威信息、澄清谬误,提供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信息。
聚力伪科学信息治理。伪科学信息治理是一个千头万绪的复杂系统工程。综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及时监测、预警、拦截网络谣言。建立举报激励机制,提高个人及团体对伪科学的监督效率。将国家级“科学辟谣平台”同区域性辟谣平台有效联动,采用“广泛汇聚、科学解读、矩阵传播、源头阻断”的运行机制,明确传播平台特别是各大网络平台的职责。加大对伪科学的管控力度,并确实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斩断伪科学的商业链条,防止涉伪科学人员利用线上和线下模式聚敛钱财。
聚力公民科学素养提升。基于公众科学素养不足短板,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聚力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的传播,不断增强公众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增强公众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性思维能力,使公众具备理性审视新事物的科学内在逻辑的能力。面对“包治百病的十全大补丸”“外国老医生泣血力荐”等,具有一双“火眼金睛”,让伪科学不论如何变换包装,都无处藏身。
(第一作者系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博士、副研究员;第二作者系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