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3日 星期五
小叶子里学问大
□ 王 寰
《好孩子的自然观察课:叶》,卢元 郭卫珍 莫海波等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辨识植物,大多数人是从植物的花开始的。但错过了花期,再看植物就不认识了。还有很多植物的花或果实十分相似,仅仅通过花朵来辨识,更是傻傻分不清。因此通过叶子来认植物,是植物认知过程中必不可少而又至关重要的一环。

    少有四季常开的花,但有些植物的叶子却可以做到四季常青。所以,观叶要比观花的时间长。春季,小小的叶片顶着料峭的寒风,努力冒出新芽,鲜嫩透亮,生机勃勃。夏季,在太阳的炙晒下,所有叶片都绿油油的,各个精神饱满,有的甚至闪耀着金属般的点点光芒。秋季,不同植物的叶子变幻出的颜色让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冬季,北方挂在树枝上的叶子随风飘舞,被很多画家定格在自己的画布上。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小的叶子里面包含着大智慧,蕴藏着大学问。商务印书馆的新书《好孩子的自然观察课:叶》是第一本教我们通过叶来辨识植物的入门书。这本书由23位来自五湖四海的简单的“大孩子们”著就,他们都是活跃于网络的植物达人,其中以“辰山帮看君”莫海波为代表的多位达人常常在微博上为网友答疑解惑,也成功带领很多人入了植物这个自然观察的“大坑”。

    文字棒和图片美是这本书的两大特点。书中共有400多张高清的植物照片,突出了叶的特色主题。每张照片不仅标注了中文植物名,还标注了拉丁文植物名,并附有比例尺,科学又严谨。萌趣十足的漫画搭配简明扼要的文字,详细介绍了叶的各种形态学术语,比如叶形、叶缘、变态叶等。同时,作者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叶的代谢过程,包括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吐水现象等。此外,穿插于书中的植物趣闻同样令人大开眼界。

    因为自己喜欢植物绘画,所以我格外注重植物各部分的细节观察,对叶形和叶缘的形态深有体会。还记得第一次在户外遇到蝎子草时,我很惊异于它的叶片。锯齿形的叶片能把路过的人的皮肤划出道道血痕。看似简单的叶子,也有保护自己的利器。继蝎子草之后,我又看到棣棠花的叶子,那是典型的重锯齿,大锯齿上面还分布着小齿,巧的是书中也选用了这种植物的照片说明“重锯齿”的形态。

    此外,中华猕猴桃的叶子也格外引人注目,新叶呆萌可爱,毛茸茸的;成熟的叶则是标准的卵形叶,叶片摸上去厚厚的,很有质感。鹅掌楸(也叫马褂木)的叶形很特别,是截形。北京植物园的鹅掌楸有杂交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两种。可能是裁缝不同,有的马褂儿很周正,有的略瘦,但是无论哪片叶子都在枝头快乐的飞舞着。银杏的叶片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我曾在写生后发现,清华大学校园内捡到的银杏,叶子略显细长,而在和平里附近捡到的银杏,叶子是规矩的扇形叶。可书中所拍的银杏叶片形态竟然多达13种,令人称奇。

    叶色也是令我着迷的部分。俗话说红花要有绿叶配,但有些叶子自带光环,其颜值一点儿不输于花朵,甚至超过了花朵。比如:彩叶草、花叶芋、金叶榆等。至于这些叶子为何会呈现绚丽夺目的色彩,书里也专门做出了解释,讲述了叶片的呈色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附录非常实用,包括了植物学名从何而来、常见树木叶形归纳和如何拍出教科书般的叶片照片。喜欢观察植物的人都知道植物的学名一定是拉丁名,可具体的命名规则与植物的发现有何关联,品种名称如何书写,恐怕会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书里对这些知识的系统梳理总结了有关植物学名的各种干货,清晰到位,一目了然。常见树木叶形的归纳表对常见木本植物的叶形做了一个粗略的分类,能在我们辨识植物时提供一个大体方向。

    “如何拍出教科书般的叶片照片”能让小白秒变植物摄影高手。背着单反长焦爬山拍植物实在太考验体力了,尤其是对女生而言。好在这本书告诉我们,不需要多么高级的相机,也不需要懂得很多PS技巧,只要做一些前期准备(比如:一块黑布,或者两块亚克力板,一把尺子),就可以开始拍摄。作者还把后期处理的整个过程都分步骤逐一列出,堪称手把手的教程。有了这些教程,再配合最后的植物照片索引,快速找到达人们的摄影作品做参考,一定能轻松拍出漂亮的叶片特写。

    这本书适合热爱自然的大小朋友,不仅具有科普书的特点,更兼备工具书的功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