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推进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知识进课堂,将安全知识的普及纳入国民教育序列,在中小学开设安全应急类课程,在高等院校开设安全文化知识和应急管理选修课程。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公益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
我国公民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这不利于国家整体安全观的构建。建议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组建一支包含策划、创作、制作、传播、研究和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安全文化研究团队,加大经费支撑和工作探索力度,总结文化培育经验,培养文化传播人才。尽快制定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措施;积极表彰在安全文化培育工作中做出突出业绩的部门、团体和个人,大力鼓励专兼职工作者干事创业。健全专兼职的安全文化队伍。积极组织开展安全文化相关业务培训,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安全文化创作与传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国际交流助力自身水平提升
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实现关口前移。应通过科学研究、应急管理,不断提高危机风险应对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交流合作。
在安全文化培育方面,建议开展国际交往合作。同时,可以在地震遗址地或应急安全类场馆的展示、保护、教育的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研究、国际交往功能;也可以通过举办参与式活动、学术研讨等形式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输出中华优秀的安全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供职于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