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1日 星期五
鞋圈变成“韭菜园” 高价背后谁在炒作
□ 黄安琪 袁 全

火眼金睛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于近日发布《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简报指出,近期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各义务机构应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2019年以来,炒鞋已经开始“出圈”,不仅衍生出K线图、“云炒鞋”以及“鞋期货”,而且因为可观的转手利润,成为不少大学生的谋财之道。

    “兴趣爱好,顺便还能赚钱。”在上海上学的20岁男生黄宇过手了几十双潮鞋,流水也达到十几万元。他说:“以前原价1500元以内的鞋子,两三千元就可以买到,现在经典款不少都要五千一万元了。”

    黄宇回忆曾因“运气好”抽中了限量版鞋子而开始入行“炒鞋”。第一笔生意,他以原价1899元的价格买了6双“椰子”,随后都以2700元左右的价格出手。但他也曾以3000多元买了“椰子”,后面跌到2000多元。

    “还是有风险的,但目前学生理财的渠道很少,鞋卖不掉还可以自己穿。况且,目前靠转卖鞋子已可负担自己的日常开销。大学生里十个男生有八九个都喜欢鞋,需求量挺大的,价格应该会下来一些,但也许不会大幅下跌。”黄宇说。

    “如今,球鞋已经成了‘发横财’的代名词。”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祁兵表示,因为它不需要你投入成本和精力,只需要在家躺着动动手指就可以得到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现在大部分人只关注球鞋贵不贵而不关注球鞋背后的故事,这使不少真正的球鞋爱好者“很受伤”,大部分球鞋爱好者已经无能为力,只能“望鞋兴叹”。

    有业内人士表示,“炒鞋”行为实际上是将币圈的浮躁、割韭菜之风引入心智尚未成熟、缺乏金融风控意识的95、00后群体之中,把鞋圈当成“韭菜园”,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球鞋交易平台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平台用K线图、“云炒鞋”等炒作手法推出一些类金融产品引爆市场,以争夺卖家资源刷数据,进而为进一步融资做准备。此外,部分媒体过于关注炒鞋“暴富”的极端个案报道更是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简报显示,“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值得警惕。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