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山水园艺话贵州
□ 龙 丽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10月7日,从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贵州展园获悉,国庆期间,近20万人游览了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贵州展园、展馆。7天时间里,贵州展园、展馆游人如织,游客们尽情欣赏贵州山水园艺,品尝贵州特色美食,领略贵州多彩文化,感受贵州好客热情。

    通过北京世园会贵州展园、展馆这个窗口,贵州人也向全世界表达了自己的气质,传递了自己的幸福——花朵吐露芬芳、瓜果四方飘香、人民盛情歌唱。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贵州经历战乱,民不聊生,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全省森林面积仅166.67余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

    如今的贵州,在修复生态上发力。深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080万亩;其中新一轮退耕地造林1067万亩,占全国总任务的19.5%,居全国第一位。深入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下降;由2005年的52.45万公顷下降到2016年的28.18万公顷。

    在植树造林上发力。深入开展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五年共有100余万干部参与植树。全面启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到2017年,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928万亩;全省宜林荒山荒地全面绿化,符合政策条件的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完成退耕还林还草。

    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发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45900.7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26.06%;形成“一区三带多点”的生态保护红线格局。拥有世界级自然保护地5处,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地113处;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2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8个。

    在培育生态发展理念上发力。充分挖掘利用民族文化、科普文化、山地文化、古树文化、动植物文化等优势资源;依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广泛开展生态文化普及教育。积极开展生态公民培育,编发《物种100贵州智慧》《水墨黔乡66个贵州生态地标》;用最通俗易懂的声音讲述自然物种的鲜活故事。连续开展四届“美丽中国·跨界科考活动”,让人们走进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目前,贵州河山锦绣,全省森林面积达到1.51亿亩、森林蓄积4.6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7%。世界自然遗产地达到4处,成为全国自然遗产地最多的省份。已查明有脊椎动物1053种,其中有黔金丝猴、黑叶猴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400多种,其中有梵净山冷杉、珙桐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8种;动植物种数分别名列全国第3位和第4位,是野生动物的乐土、野生植物的天然基因库。

    不仅如此,贵州的生态优势已逐渐转变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扶贫优势。全省森林资源价值已达到10000亿元。实施林业生态扶贫,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建设、森林资源利用等林业扶贫工程;到2020年助推全省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同时,还将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植林业种养殖、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特色优势产业;把林业生态资源变成绿色经济财富,助推贵州实现绿色转型、绿色赶超、绿色跨越。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