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冷读术的“功夫”
□ 郑 念

    理性之光

    中国反邪教协会

    www.bohechashe.org

    1990年代后期的美国,一些自称灵师的人变得很受欢迎。他们频繁出现在电视频道的栏目里,大谈其通天彻地的神奇功夫,无论东西方都不例外。如詹姆斯·范普拉、西尔维亚·布兰恩、约翰·爱德华,一时成为电视台的常客。但这三人其实只是使用了标准的冷读术(Cold Reading)。

    他们在与神灵沟通、传递死者的信息时,经常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汇,或者具有多种含义的常识性概念陈述一个问题,然后问“你明白吗?”且答案几乎总是“是”,因为被问到的人确实理解这些概念。但“是”却被范普拉所利用,许多人看到或听到他的意思是,这些概念用来与死者联系是有意义的或重要的,并让人觉得冷读术很准确。

    冷读术有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著名的巴纳姆效应。它让受害者相信,一些几乎没有具体细节的含糊套话是对他们自己个性的准确描述。巴纳姆效应起因于那句很著名的妙语:“每一分钟都有一个容易受骗的人出生”。实际上,这个短语并不是因为巴纳姆产生的,而应该归于1880年代的一个骗子,他的名字叫约瑟夫·巴西默(Joseph Bessimer)。

    巴纳姆效应在课堂上很容易被证明。当时,曾经有一位老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做了一个性格测试,他告诉全班学生,测试结果能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就在学生测试完的一个星期以后,他们收到了一份打印的性格描述纸,在纸上写上学生的名字,并告诉学生,描述是基于测试中的回答而成的。测试结果被看成是非常精确的个性描述,而不是“大家”共同的性格。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但事实上并没有进行性格测试。所有学生得到的个性素描,只有在页面顶端的名字不同。因此,尽管所有学生都认为每张纸上的性格描述只适用自己,并相信这些不存在的个性测试是有效的结果,承认描述很精确。

    灵媒、占星师、笔迹学家(声称能够通过人的笔迹确定人的个性)和塔罗纸牌的解读者,都从巴纳姆效应中受益匪浅。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大多数客户已经是信徒了。因此,即使是几乎对任何人都适用的模糊描述,也会被视为针对他们个人。于是,他们也就对灵媒惊人的洞察力深信不疑。

    无论是冷读术还是巴纳姆效应,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模糊且有多种含义的语言,让被测试者觉得说的就是其本人,是对其个人的性格测试或描述。比如,他们说:

    你似乎是一个开朗而通情达理的人。你的心情可能时而高兴,时而不高兴,但不会太过分。你的健康几乎没有问题。你善于交际,善于与他人交往。你易于适应社会。你倾向于喜欢冒险。你的兴趣很广泛。你相当自信而且通常想得很清楚。

    你的一些愿望很不现实。有时你性格外向、友善、好交际,有时内向、谨慎和保守。你发现,对别人太坦白地暴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而自豪;而且,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他人的观点。你喜欢某种程度的变化和多样化,当被严格限制时会不高兴。有时你会严重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个正确的决定或者是否做对了事情。在外面你会遵守纪律和约束自己,在内部你倾向于厌烦和不安。

    你的性格调整给你带来了一些问题。当你有一些人格弱点时,你通常可以弥补它们。你有大量未使用的能力,而你没有把这些能力变成你的优势。你有一种自我批评的倾向。你有让别人喜欢你、让他们欣赏你的强烈需求。

    这些语言具有“双头”(double-headed)特征,例如:“你通常是外向而开朗的人,但有时不善交际且对自己的社会状况不自信”。这种话不全是奉承,在冷读术中奉承话说得过分就会引起人的怀疑。但每个人都有不好的一面,如果算命的人能够用一些模糊的语言,他们就会自己去比对,并且相信哪些话都是针对他们性格的精确表述。换句话说,把一些否定的话放进套话中,会进一步提高信任度。

    (经作者授权,本文摘编于《伪科学与超自然现象》一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