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追的星,是周恩来总理指示研发、晚年心心牵挂的卫星;是朱镕基总理、温家宝总理做过多次指示的卫星;是被习近平主席一年内三次提及要服务于一带一路等国家的卫星;是在中国航天最低迷的时候被铭刻在中华世纪坛的“争气星”;是一上天就在中国西部大地“遇风云绘神龙”的长寿卫星;是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英雄卫星;是拍摄了精美地球画面被作为微信登录页面倍让国人自豪的“地球最牛摄影师”卫星;是在天气预报、气候变化、重大灾害及国家大事中不可或缺的离百姓最近的卫星;是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卫星……
然而,它的诞生成长之路,经历过紧迫的搭桥手术、经历过惊险的太空营救、经历过绝望的测试爆炸、经历过心碎的胎死腹中、经历过不幸的过早夭折、经历过无奈的英年早逝……一路坎坷,而今誉满中外!
它是谁?它就是诞生于中国、闻名于世界的国之重器——风云气象卫星,欢迎大家跟我走近《追星逐梦》栏目,在追风云星逐科技梦中,在心里种下卫星气象高技术的种子,并期待其开花结果的一天早日到来。
9月23日,卫星通讯人士关注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告了一条消息:2019年全国主要城市秋季卫星日凌时间预告,对不同的通讯卫星在不同城市的日凌时间进行了通知。而静止气象卫星地面系统工作者也在8月16日收到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的一份公告:关于风云二号F、G、H(E)星秋季地影的公告,对不同静止气象卫星进入2019年秋季地影管理进行了业务部署。
两则公告内容在业内人士眼里不过是每年春秋分前后都要应对的惯常工作,可在公众眼里似乎就显得神秘莫测,现在我就为大家科普解读一下这两个专业概念后面的秘密。
太阳、地球和静止卫星之间的关系
要说清“日凌和地影”的概念,必须要从静止轨道卫星(以下简称静止卫星)、太阳、地球三者的关系讲起。
日常情况下,静止卫星、地球、太阳在各自轨道上互不干扰、和谐相处。在没有日凌和地影出现的日子里,卫星是地球眼中完美的好友,它安静地每天围着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地运转,太阳也潇洒地在自己地轨道上运行,一切按部就班、祥和宁静。都说“距离产生美”,三者就这样彼此保持着间距和独立,互相欣赏、各自快乐、相安自在。
然而,每到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静止卫星三者之间因位置的变化会产生一些矛盾,“日凌和地影”的出现令卫星和地球及太阳产生隔阂,受到伤害的卫星或身心疲惫或无法正常工作。而“日凌和地影”作为由天体运动轨迹所决定的现象会周期出现、无法避免。
日凌,令卫星在太阳强光下心不在焉
日凌,把字面拆解就是太阳欺凌,欺凌谁呢?原来太阳会“欺负”静止卫星。在春分秋分前后的某天,运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静止卫星突然发现太阳和地球关系密切起来,地球原本一直对准自己的天线此刻也对准了太阳,强大的太阳发出热情的鼓噪使卫星和地球天线的正常交流(通讯)受到严重影响,“日凌”的干扰对卫星本身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但很显然影响了卫星的“好心情”,太阳强大的噪音干扰和地球接收天线对太阳的积极呼应令卫星变得心不在焉,有时错过“接收信息”,有时又中断“信息发送”,严重起来甚至“不接电话”“拒收信息”。
地影,令卫星在地球阴影里生无可恋?
受了委屈的卫星在春分和秋分前后的午夜,避开太阳的干扰静静地转到太阳和地球的背面。此刻的它看不到太阳热情洒向地球的光芒,却也把自己置于阴森森的地影里。失去太阳能量补给的卫星体开始迅速冷却,更难为搭载的仪器提供能量,原本希望避开太阳得到幸福,却在失去热源中越来越虚弱。
为了不再给虚弱的卫星太多压力,为了保护其携带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它的安全稳定运行,地面运行控制中心及指令数据接收站这段时间会密切配合,在卫星进、出地影区前后准确无误地向卫星发送各种指令(开、关卫星有关设备),静止气象卫星还停止了一切收图与转发业务,直到卫星走出阴影区,温度恢复到0℃以上且能稳定平衡后,工作人员在确定卫星已恢复了元气,才将工作流程恢复到正常状态。
日凌和地影与大众有什么关系吗?
大家现在知道了,每年春分和秋分都会出现静止卫星无法正常通讯(日凌中断)的现象,通讯中断的时间与地面站纬度、天线大小、工作频率有关,最长单次中断通常不会超10分钟,周期不超10天;每年卫星身处地球的阴影中一年也会发生两回,每回在节气前后各23天(比日凌的持续时间长很多),全年超过90天。在完全进入地影时段单次最长可持续72分钟。
(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