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长廊中有一类特殊的片子,专门描写原始人的生活。原始人没有文字,想了解当年他们如何生产生活,得依靠专业性很强的考古学,普通人很少耳闻,留下很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不过,这类电影中票房比较高的代表作往往并不在意考古学成果,只是把现代人的生活投射到原始背景中。著名的《石头人家》讲了个现代公司里办公室政治的故事,只是让它发生在石器部落。《疯狂原始人》里面那个夫妻、孩子加外婆的小家庭更不可能存在于原始社会。
相反,比较尊重考古学成果的原始人电影票房都不理想,《公元前一万年》就是代表。它的导演艾默里奇出品过《星际之门》《独立日》《后天》和《2012》,可谓大名鼎鼎。相比之下,《公元前一万年》几乎已经被遗忘,但它对考古学知识的运用在同类电影中几乎算是最好。
电影的英文名字叫《10000BC》,其中的“BC”是“before christ”(基督以前)的缩写,片名直译应为《公元前一万年》。现在网上都把它译成“史前一万年”,从中文角度听上去更有气势,于考古学上却有瑕疵。“史前”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人类最早的文字出现于5500年前,与公元零年相差3500年。这可是我们与商朝的间隔,不可谓不漫长,所以我还是遵循直译。
不仅如此,12000年前这个时间设定并非随意而为,它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节点。我们的祖先与第四纪冰川期相伴数百万年,因为气候寒冷,长期被压缩在非洲大陆上赤道附近一小块地方,只有间冰期才能朝两极延伸。
17000年前,地球大气又开始升温。但是到了12800年前,极有可能是一颗小彗星击中北半球某地,爆起的尘埃笼罩大气,导致温度骤降,严寒持续约1000年,到11500年前才重新回暖。从那以后,冰川不断后退至今,陆地表面终于形成适宜人类扩张的气候,文明才得以诞生。而这正是影片故事发生的时间。开场时,主人公所在部落因为“毛象”不按季节出没而发愁,这是冰川退向高纬度,猛玛象生活区北移造成的。这种动物最终灭绝差不多就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
影片中另一个动物明星是剑齿虎,准确地说是它的一个名叫“刃齿虎”的属。这种猫科动物比现在的老虎个头大,接近于熊,影片中它和人的比例符合古生物学的发现。刃齿虎拥有突出的犬齿,以便捕获厚皮食草动物。不过它们食谱单纯,动作也没有远房亲戚灵活。所以猛玛象灭绝后,刃齿虎缺乏食物来源,在竞争中输给现代的老虎,灭亡时间也差不多就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
所以,大致生活在中东附近的剧中人有可能遇到这两种动物。影片中另一个怪物恐鸟,则是通过艺术加工搬到这里。历史上它只存在于新西兰和附近岛屿,体型最大的能达到3米,但是大部分品种只有火鸡大小。恐鸟在当地毛利人的捕食中灭绝。
主人公所在的亚高部落只会捕猎,食物来源不稳定。也正是在公元前10000年,人类开始了最早的定居农业,位置大约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现在在那里找到了最早的小麦,最早的猪和狗。主人公途径一个黑人村庄,与捕猎者相比,定居农业在技术上高了一个时代。黑人农民不仅种植主食,甚至培养出调味植物。
这个农业部落开始用木料和草搭建原始住房,而更原始的游猎部落用猛玛象和犀牛的骨头搭建帐篷,亚高部落帐篷的式样也符合考古学的发现。
《10000BC》不是原始人生活的纪实片,而是科幻片,后半部分虚构了亚特兰蒂斯人移居中东的故事。他们能驯马,能冶金,能造船,这当然远远超越了当时的条件。但影片中建造金字塔的方法却有考古学依据。埃及人建造这些庞然大物前先要修土坡,把石料拖上去。塔建到多高,坡道也修到多高,最后把它们铲掉,留下金字塔。而且埃及人没有猛玛相助,全靠人力。
虽然使用大量有关原始生活的考古学素材,但是《10000BC》不仅票房惨败,而且口碑还很差,很大原因是在纪实与科幻之间游移不定。前半部分过于写实,后半部分突然出现能驾船和修塔的中古文明,情节跳跃,令观众无法适从。不过,至今它仍然是反映原始生活最逼真的影片。
(作者系科幻作家,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