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30日 星期五
探索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科学小记者 张钰坤

    8月初,作为科普时报的一名科学小记者,我参加了在陕西地区开展的科技夏令营。

    一路上,我们参观了西安博物馆,登上了西安古城墙,感受到了西安古都悠久的历史。最让人兴奋的是,我们考察了陕西秦岭野生动物保护区,其中朱鹮让人记忆深刻。

    朱鹮国家级保护区坐落在陕西汉水之滨的汉中,主体保护区在洋县。考察期间,因为刚下过雨的原因,基地里满眼清新的绿色,一尘不染,空气新鲜且夹杂着淡淡的泥土和草混合的香味。看到朱鹮的第一眼就被它的神态优雅、形态端庄吸引了,听工作人员介绍说,它身体羽毛的颜色还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很是神奇。

    据带队专家介绍,朱鹮曾广泛分布在我国东部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朱鹮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鸟类学家们一度认为朱鹮在地球上灭绝了。直到1981年,中国的鸟类专家刘荫增在八里关乡大店村姚家沟的山林中发现了两个朱鹮的营巢。从此,中国的鸟类专家们在洋县开始了保护和研究朱鹮的工作。目前,我国朱鹮的数量已经达到3000多只,是世界上拥有朱鹮数量最多的国家。

    在考察中,我发现一些朱鹮被养在小房子里,一些朱鹮被养在一个大网子里,还有一些朱鹮可以自由的到处飞翔。“朱鹮爷爷”翟天庆告诉我,为了保护朱鹮和繁育朱鹮,刚孵化的朱鹮要在室内喂养,等它们能自由飞翔还不能完全适应野外生存的时候,要在大网里逐渐适应野外环境,锻炼野外生存能力。最后研究人员会筛选出足够强壮的、具备生存能力的朱鹮,让它们回归大自然。

    参观完朱鹮基地,我认识到了基地科研人员的伟大和辛劳。他们年复一年地在这里开展朱鹮研究和保护工作,把智慧和青春都贡献给了朱鹮。他们这种对事业的奉献精神,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让人敬佩。

    朱鹮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像爱惜自己一样去爱惜这美丽而珍贵的礼物吧!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实验中学学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