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躺压扁鱼印模化石。 |
侧立头部向右团身状压扁鱼印模化石。 |
猫了一个冬天,脚都发痒啦。日前,作为地质工作者的笔者和同事,准备徒步登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区西侧的雅玛里克山顶。没什么装备,一身运动装,一双休闲鞋,双肩包装满了吃的喝的。
一路上行,快接近山顶时,大家都累了,择一路边大石就座歇脚。不经意漱了口水喷在大石头上,阳光粼粼之下竟见有细微的鱼鳞状花纹,蹲下细细从不同角度盘看,一条鱼形渐渐清晰现出。
大家围拢过来拿出地质工作者的看家本领,仔细观察起来,不一会头部尾部方向便确定了,眼部、胸鳍和背鳍也明显可辨,只是尾部不全了。这是一条鱼残留的鱼的印模,长约20厘米,宽约5厘米,头部部分黑色的几丁质薄膜和角质层还保留完好。
激动之余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今天有收获了!这个附近层位肯定还会有的!”。不一会儿,在大家用石头敲打石头一层一层剥离中,见到了众多的鱼鳞碎片,不久又发现一条前半部分相对完整的鱼化石印模。这条鱼是侧立头部向右挣扎团身状,头顶向岩层上部,腹部向岩层下部被压扁,右侧胸鳍展开状,左侧胸鳍近直立向下扎入泥中。右侧腹部被挤出,鳞片印模清晰。背鳍完整压扁保存较好,背鳍向尾部段则保存较差。这条团身鱼长约25~30厘米,宽约7厘米。只可惜没有专用工具,被敲成两半了。
此前乌鲁木齐《都市消费晨报》2007年曾报道乌鲁木齐市第65中学学生皓皓,在市内团结路附近的人行道旁一个石头山上捡到一块黑色纹路长约5厘米,头部、身体、尾部很完整,甚至鱼鳍的纹路都非常清晰的鱼化石。
2011年 7月18日,亚心网讯也曾报道玛纳斯县清水河乡团庄子村村民去村南的一座山上玩耍时捡到一块较为完整且纹理清晰的鱼化石。这块鱼化石长62毫米,最宽处约16毫米。
此次采集的二条相对完整的鱼印模化石,笔者查阅了地层及古生物资料,主要产在中生代早白垩世,距今约1.45~1亿年间。当时的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连在一起,古地理环境为河湖沼泽沉积环境,类似于今天的亚马逊热带河湖沼泽地区,淡水鱼类繁盛,主要为软骨硬鳞鱼类:如Junggarichthys(准噶尔鳕),Bogdaichthy(博格达鳕),turfanichthys(吐鲁番鳕)等。
笔者1996年在吐鲁番火焰山一带从事地质工作时,在千佛洞、连木沁、红山、下白垩统胜金口组中均发现了鱼化石。这些鱼化石与准噶尔盆地吐谷鲁群的鱼化石大体相近,为早白垩世同一种属种。那个时代也是新疆地区克拉玛依龙、敏捷龙、亚洲龙、乌尔禾龙、吐谷鲁龙、准噶尔翼龙高度特化的全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