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唱京剧花脸”的文须雀
□ 吴 彤
圆明园里的文须雀 吴 彤 摄

    第一次看到文须雀,是在2018年3月的一天,我在圆明园散步时,圆明园的东侧湖边的芦苇丛中突然出现了一群飞来飞去的小鸟,初看上去像是棕头鸦雀。看到这种鸟,我当时非常兴奋。这文须雀真是漂亮、美丽,灰色的头,从眼脸处一直往下,长着极为显眼、鲜明的黑须毛,专业术语叫“髭纹”,像唱京剧的花脸。文须雀的拉丁名是Panurus biarmicus,英文名是Bearded Reedling,其意义就是有胡子的长尾巴小鸟。

    我当时所见到的文须雀是一群,大概有近10只,它们在冬天的已经泛黄的芦苇中叽叽喳喳,从这束芦苇上蹦到另外一束芦苇上。我来不及细想,先用相机对准这群小鸟,尽情地拍照着。它们并不怕我,我与它们的距离大约有20米,它们只是自顾自地在芦苇上跳来跳去,芦苇被它们压弯了腰。它们一飞走,芦苇又弹了回来,恢复了原状。

    回到家,我一边整理照片,一边查阅鸟类图鉴之类的文献,这才知道这是文须雀。其实,文须雀与棕头鸦雀是同一鸦雀科(Paradoxornithidae)。其体征与棕头鸦雀大小也差不多,不过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雄性具有“黑色胡子”(髭纹)。冬季时,我之所以看到它们在芦苇丛中,是因为此时它们的主要食物是芦苇种子、杂草籽。

    文须雀在北京应该属于冬候鸟,停留的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3月。我拍摄的文须雀在3月份,这是我的幸运,它们应该在这里进行最后的进食,而后就飞走了。如果不是看到文须雀的雄性鸟,我也许会错过这个门类和这么美丽的鸟儿。

    查搜狗百科,对于文须雀的解释是这样的:小型鸟类,体长15~18cm。嘴黄色、较直而尖,脚黑色。上体棕黄色,翅黑色具白色翅斑,外侧尾羽白色。雄鸟头灰色,眼睑和眼周黑色并向下与黑色髭纹连在一起,形成一粗著的黑斑,在淡色的头部极为醒目。下体白色,腹皮黄白色,雄鸟尾下覆羽黑色。食物主要为昆虫、蜘蛛和芦苇种子与草籽等。通常营巢于芦苇或灌木下部,也在倒伏的芦苇堆上或旧的芦苇茬上面营巢。搜狗百科把文须雀归类在鹟科中。而赵欣如主编的《北京鸟类图鉴》和《中国鸟类图鉴》则把它归入鸦雀科。看起来,前者是不对的。

    (作者系清华大学科学哲学与科学史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