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而作为推动信息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的载体,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备受各方关注。特别是近年来智慧城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资金的大量投入,智慧城市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但智慧城市到底如何建设,虽然各国在具体的技术发展大多趋同,但在标准上却难寻一统,而实际案例才是行业发展的路标。日前,在2019北欧中国智慧城市峰会上,来自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冰岛、中国的十余位城市市长、代表和联合国人居署、欧洲城市组织等十余家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挪威斯塔万格市副市长分享了学生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产学研经验,丹麦桑德堡市带来了零碳公司、零碳商场的案例,京东数字科技七步建智能小镇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则描绘了雄安新区未来的智能化生活……多国智慧城市经验的交流碰撞,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智慧城市建设的北欧经验
斯塔万格市是挪威第四大城市,也是全世界最早的智慧城市之一。而早在2007年,欧盟便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并强调了激发居民创造性的需求,当下,如何以智慧城市平台催生更多技术创新,值得关注。
据了解,城市数据库的开放是斯塔万格市鼓励技术创新的重点工作之一。斯塔万格市副高长表示,城市数据库的共享意义非凡,特别是开放给教育和科研系统,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数据展开深入研究,寻找更加智能的城市解决方案。一方面利于学生锻炼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将大学、研究机构深层地纳入到智能城市建设中,为斯塔万格形成产学研联动的良性循环。
芬兰坦佩雷市商务局“智慧坦佩雷”项目总监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在芬兰,智慧城市建设本身不重要,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创造社会价值,如普惠公共服务,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人人可以享有、使用并能激发创新能力的智慧科技环境,才是意义所在。
构建城市操作系统成为趋势
在中国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为城市搭建底层数据和技术能力成为行业的趋势和共识。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京东城市总裁郑宇特别提出了智能城市的概念,在他看来,智能城市是智慧城市的高级阶段,智慧城市主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智能城市则是要在此基础上,强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城市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为城市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搭建起统一的技术底座,即城市操作系统,实现城市万物互联和数据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将AI与城市场景进行深度融合,驱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升级。
据悉,京东数字科技在为国内城市打造的“智能小镇”则为城市提供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之一,也是城市智能化的“样板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则分享了雄安新区底层技术能力的构建逻辑,他说,雄安的数字规划平台是以数字的方式,通过“机器学习辅助决策““三维数字城市再现”等能力,来助力全民共享,建立全要素全周期的辅助决策系统,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社会治理模式更新。
绿色、生态受到普遍关注
“绿色、可持续”是北欧、中国等建设智慧城市重要的衡量标准,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为构建一座绿色宜居、产业生态持续发展的城市带来可能性。
京东城市利用深度强化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的方法,开发了一套AI优化火力发电系统,来动态控制锅炉各种阀门的开度、送风、送水等环节。由于一组火力发电机组就有多达15000个传感器监测点,100多个主要控制参数,因此这一算法是针对高维连续变量做优化,在京东城市内部,这个项目被命名为“Alpha电”,是因为它比AlphaGo解决的围棋问题还要复杂,是世界性的难题。
除了优化实体经济运作方式,节约能耗则是构建生态城市的另一个思路。丹麦桑德堡市创新推出了“零碳屋”,即房屋产生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源,形成“零”碳排放,目前已在各类教育机构投入使用。 (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