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榨米粉是壮族地区的一种传统食物,据说还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名声大噪的老友粉和螺丝粉的历史还要悠久。那微微的酸馊味并非人工加入的酸醋,而是加工米粉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能助食物消化的酵母菌,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是米粉本身的味道。传说中制作生榨米粉有选米、发酵、打浆、压团、打团、榨粉六道工艺,道道讲究,可惜一直没机会亲见前五道,每每看到的已经是盛在大桶里的洁白的粉团——双手揉搓却不黏手的状态为最佳,即将现榨的环节——把米粉团放入一个底部有数十个小孔的压榨模具内,手工压榨出的圆粉,细滑地直接入大锅,煮烫上十数秒……
小时候第一次吃生榨米粉的店家,我现在还依稀记得。那是在南宁老城区工人文化宫隔了一条街的小街上,那家湖绿色油漆门窗的国营米粉店。平时以“7分钱素粉”和“1毛5肉粉”划分经营品种的粉店,忽然增加了“生榨粉”。姐姐上的中学离那家店不远,这个消息是她这个自幼养起的“资深吃货”告诉我的。这在饮食花样相当单调的年代,无疑是条非常“新鲜”的信息。想不起是谁带我去吃的第一口生榨米粉,可是牢牢记住了生榨粉微微的酸馊味儿,软、滑、香的口感和现榨现煮的新鲜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