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年蛔虫一般寄生在小肠里,卵随粪便排出。当人误食沾有蛔虫卵的食物时会被蛔虫感染,小孩感染的概率尤其高。
虽然大多数人没见过活的蛔虫,但是相信很多人在雨后泥泞的路上见过蚯蚓。蛔虫的保护膜和蚯蚓的体表有一个类似的特点:都很方便伸缩。
当误食了带有蛔虫卵的食物,虫卵跟着食物一起进入了肠道中,不久就孵化出了一条条蛔虫幼虫。
但是幼虫实在是太弱小了,要是一直在肠道里,每天被消化液侵蚀、被食物残渣和肠道研磨,迟早会被挤死。于是幼虫先进入肠道边密布的毛细血管里跟着血液在身体里晃悠一番。在身体里逛了一圈之后,幼虫最终决定在肺泡里生活,周围有密集的毛细血管提供营养,肺泡里又有充足的氧气用来呼吸,实属“惬意”。
在肺泡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幼虫已经长得很健壮了。这时,肺泡毛细血管的养分已经不足以养活幼虫了,幼虫便想再回到肠道里吸收肠道内充裕的养分。
当蛔虫想走以前来到肺泡的老路时发现,已经进不了毛细血管了。此时蛔虫的直径已经达到了毫米级别,然而人体的毛细血管直径也就是5至10微米。于是小蛔虫便想到走另一条更宽阔的大道回到肠道,这条大道就是气管和食道。
它顺着肺泡爬进支气管,再顺着支气管爬向气管,沿着这一条逐渐变宽阔的路,蛔虫终于抵达了气管与食道的交界处咽喉。蛔虫爬向了气管旁边的食道,并对喉咙造成一定的刺激,这时神经系统做了一个决定——吞咽。就这样,蛔虫被吞进了食道里,它可以顺着食道再次爬向营养充裕的肠道了。
重新回到肠道里的蛔虫又感受到了这里有充足的养分可以食用,于是在肠道里长期定居,每天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并逐渐成长为一条有繁殖能力的成虫。
当成虫遇到异性,于是交配、产卵,卵又再次发育或者顺着肠道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寻找新的寄主。
由于在肠道中的蛔虫数量过于庞大,小肠里的营养已经不足以养活这么多蛔虫了,它们中的一部分沿着小肠向下走,走到了小肠、大肠的交界处,这是一个三岔路口,除了小肠的一端外,另外两个路口分别通向大肠和阑尾。如果这时蛔虫走向了大肠,会是一件幸事,毕竟沿着大肠往下走就是肛门,也就是身体的出口。但是蛔虫的路线选择往往不会这么“明智”,总会有一部分的蛔虫最终选择爬向了通往阑尾的路口,这对人体而言是一场灾难。
当蛔虫爬到阑尾时会发现阑尾的末端是封闭的,对于这种封闭的末端,蛔虫有一个处理方法——钻孔。此时人体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肠道出血,造成严重的腹膜炎和败血症,严重的有可能致命。
没有沿着小肠向下走,另一批蛔虫选择了另一个路线:沿着小肠向上走。在小肠和胃的交界处附近有一根管道,这个管道叫胆管。如果蛔虫爬到胆囊里,由于胆囊里没什么营养,再加上通道狭窄无法返回,蛔虫就死在里面,尸体就一直留在胆囊里,再堆积成胆结石。
如果蛔虫爬到肝脏里,引发的问题就复杂多了,一般来说会出现胆道出血、腹膜炎、脓胸、肺部感染等。
蛔虫感染虽然可怕,但是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感染蛔虫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如果发现自己身体出现血痰、咳嗽、发烧、怎么吃都吃不饱等异样,就有可能感染了蛔虫。这时,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检查,开打虫药,在医生的帮助下及时把体内的蛔虫消灭掉,就可以免受很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