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7日 星期五
人类抵抗艾滋病已三十七载
公众还需深度认知艾滋病

    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Know your status”,了解你的情况。恐惧,往往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等,多一分了解,也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恐惧。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MWR)上报道了发生在洛杉矶的5名男同性恋者身上一个罕见的肺部感染病例——卡氏肺囊虫肺炎。在这5名男性身上,免疫系统完全失效了……仅仅1981年一年,CDC收到了共337例严重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的报告。

    1982年,CDC将这种原本健康,之后免疫系统出现缺陷的疾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在CDC收到的新发病例中,除了男性同性恋,经过输血后的婴儿、女性伴侣也都报道了艾滋病症状。科学家们猜测,这可能是经血液传播的一种传染病。

    1984年,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宣布Robert Gallo博士和他的同事发现了艾滋病的病因——一种逆转录病毒,随后这一病毒被命名为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直到198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才批准了首个抗艾滋的逆转录病毒药物——齐多夫定AZT。

    在科学家们加紧研制药物治疗艾滋病的同时,预防艾滋病也被提上议程。1988年,全美广告委员与国家艾滋病联合会发起了一场全国艾滋病教育运动,第一次提出了 “避孕套”的使用。同年,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在AZT诞生的10多年间,陆陆续续诞生了一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但是,单一性的抗病毒药物效果并不理想,抗药性也成为一大问题。直至1996年在温哥华举办的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第十一届国际艾滋病大会上,科学家们首次提出了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疗法),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鸡尾酒疗法”,由华人科学家何大一教授首先提出。在随后20多年的实践中,ART疗法被证明能够让艾滋病真正变成了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疾病。

    除了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科学家们从未放弃对艾滋病疫苗的探索。目前,一项广谱的HIV抗体疫苗(bNAbs)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临床3期实验。而此前《柳叶刀》上发布的另一项HIV疫苗临床实验,发现393名没有感染HIV病毒的健康人群在接种了疫苗后,100%产生了抗HIV的特别性抗体,目前该疫苗也进入了临床2b疗效研究阶段。

    在研究HIV药物的成果中,HIV的检测方法也不断的发展。

    在37年的抗艾历程中,尽管随着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法的升级,HIV感染已经成为可控的慢性疾病。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每年艾滋病新发人口,特别是青年HIV感染人群数量都在逐年增长,如何降低感染HIV的风险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接受HIV测试,了解自己/伴侣是否感染了HIV病毒;减少风险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且正确使用安全套;控制性伴侣数量;接触前预防(PrEP),适用于接触HIV的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服用Truvada(一种抗逆转病毒药物)来进行预防;不要注射毒品,不使用公共注射器。

    如果发现已经感染了HIV,也不要慌张。每天按照剂量服用ART药物,降低体内HIV病毒载量,并定期进行HIV病毒载量的检测,都是控制、治疗HIV的重要手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