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宝俊
9月21日,百万《科普时报》进社区启动仪式暨创刊一周年活动在中信国安第一城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项活动。作为一名科普策划人感触很多。
现在普通老百姓家庭通常有三辈人: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辈,三四十岁的爸爸妈妈辈,几岁、十几岁的儿子女儿辈。
爸爸妈妈这辈人属于青壮年群体,自身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儿子女儿辈是正在接受教育的群体,是科普聚焦的重点对象;爷爷奶奶辈则基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互联网存在一定隔阂。
然而爷爷奶奶辈这个群体对于家庭而言非常重要,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掌握着存有一辈子积蓄的存折,是各种骗子眼里的重点目标,也是假冒伪劣科技产品的重要营销对象。磁化养生水杯,无限能源量子灯泡,人工智能电磁波屏蔽仪,纳米防引力波秋裤,这种通过拼凑科技词汇来美化产品的骗术也许骗不了年轻人,但骗家里老人就相对容易得多。可以说一个家庭因上当受骗而遭受的经济损失主要源自于老年人受骗。
科普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落点就是防骗。但是科学媒体和科技工作者从事的科普活动,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科学场馆以及中小学,受众可以涵盖爸爸妈妈辈和儿子女儿辈,却够不着爷爷奶奶辈。一个科普工作者可以在网络上拥有大批听众和粉丝,却防不住自家老人和街坊邻里被骗,这是生活中非常尴尬的现实。
科普报纸进入社区,符合老年人的阅读习惯,正好填补了针对社区老年人科普的空白,真正覆盖了科普的盲区。这是体现科普责任的一项义举,也是最大化发挥传统科普纸媒功能的明智之举。希望它能尽早覆盖我家所在的小区,让我的家人和邻居受益。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普策划人,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