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10日 星期五
血小板成功实现大规模体外生产

    众所周知,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疾病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数量偏低,都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每年的夏冬两季,全国很多地方都会出现血小板荒,和献全血不一样,血小板的捐献认知度更低,每次捐献需要的时间也更长。市场的需求正逐年递增。此外,血小板的寿命只有7-14天,体外的血小板保存5天就不能使用了。

    科学家和医务人员很早就注意到,依靠人类捐献的血小板,肯定是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的。因此,人工合成血小板就成了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向。

    然而,经过多年的不断尝试,人工生产的血小板始终达不到临床使用的标准。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人工生产血小板的临床使用。

    近日,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Koji Eto团队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首次实现了临床应用级别的人工血小板生产。Eto教授更是不无自豪地说,“我们的这个发现是人造血小板走向临床应用的最后一个科学步骤。”

    Eto团队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期刊《细胞》上。

    血小板来自骨髓和肺中的巨核细胞产生的碎片,这两个来源是去年年初才正式确定的。科学家很早就想到了通过体外培养巨核细胞生产血小板。不过巨核细胞的获取并没有那么容易。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技术的成熟,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正常情况下一次治疗需要2000-3000亿个血小板。可无论研究人员花了多大的心思,他们的血小板生产规模一直达不到临床使用的数量级。

    直到Eto团队的研究人员在做实验的时候偶然发现,晃动培养瓶能增加血小板的产量。这似乎暗示水平摇动引起的物理应力增强了血小板的生成。

    研究人员最终摸索出在8升的生物反应器中叶片的运动距离和速度。在这样的参数条件下,Eto团队成功在8升的生物反应器中生产了1000亿个血小板,终于达到了临床使用的规模。

    (科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