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9日 星期五
体验流动的课堂
——中国科协“大手拉小手”科普巡讲希望行(青海站)纪事
共和县第一民族学生向本文作者提了一个很有见地的问题:为什么要把火星改造成地球,而不是阻止地球成为火星?站在火星上是啥感觉?我们中国人去火星吗?

    □ 周 武

    6月10日,我们中国科普作家演讲团一行六人从北京飞到西宁,此行目的是为青海省25所中小学校开展巡回科普报告会。这是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青海省科学技术馆、青海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承办的2018年中国科协“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青海省活动。

    大手拉小手,寓意让科学家和专家们伸出“大手”拉起青少年的“小手”,唤起青少年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启发他们去探索科学的奥秘,满足未成年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欲望,激励他们为国家振兴、为人类进步、为攀登科学新高峰而奋斗的精神。

    我们的报告主题有南极圆梦、从“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到现代手机、神奇的青藏高原、知识就是健康、火星漫游、航天放飞中国梦等内容,面向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普及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

    第一站,早上不到7点就出发赶往青海海南州贵德县河阴寄宿制学校。一路上穿越积雪的拉脊山,略有高原反应。

    当得知听讲的对象是350多名五年级学生,我赶紧调整思路,决定就讲《火星漫游》,并临时找出一些有关火星的动漫和视频。为了贴近现实和营造亲近感,我特意增加了与青海省相关的内容,比如太空土豆,太空食品藜麦的营养价值和青海火星基地。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同学们不仅认真听讲,还积极互动,一高兴就兴奋地讨论起来。为了不让场面失控,我及时插播了一段有关中国火星探测的视频,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我看着孩子们聚精会神的面孔,倍感欣慰。

    第二站,赶到海东州的互助县第二中学,这所学校出了不少县里状元。

    学校的报告厅内,近500名学生把过道都填满了。面对这些渴望的眼神和规矩的高中生,我演讲《航天放飞中国梦》,包括前言、强军梦、飞天梦、强国梦和寄语五个部分,从原子城讲到火箭军,从万户飞天到杨利伟,从海西州的火星基地到中国火星计划,从空间站到面向中学生征集方案。中间插播了两段专题片,最后以祝福语结束。全程一气呵成。

    第三站,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抵达平均海拔3200多米的海西州州府所在地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小学。

    我的演讲对象是300多名五年级藏族学生,年龄大概为12岁~13岁。讲到30分钟时,插播了一段《中国火星计划》的视频,立马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

    多亏提前准备了大量面向小学生的动画、PPT和视频。孩子们活泼好动而又充满求知欲,我合理控制了节奏,先通过一个《探索》的视频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启发性地讲解有关火星的知识,一旦课堂太热烈了,就转移话题,让同学们再集中注意力。

    讲座到了一个小时后,开始静思环节,模拟坐在飞船里在太阳系遨游,最后通过银河系定格画面,成功地引向思考和探索人类未来命运。最后10分钟,进行提问环节,孩子们非常踊跃,上台的学生给了纪念章,还留下了两本《太空探索》杂志,校长表示要放在图书馆。

    第四站,我们到了湟中县。湟中县是塔尔寺所在地,据当地负责人介绍,由于距离西宁太近,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让湟中县城冷冷清清。

    我的目的地是湟中县鲁沙尔镇的大源学校,这是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听课对象是初一和初二的学生,有一个男孩说曾听过石磊老师讲的月球密码。

    面对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和求知欲,我一气儿做了两个报告。报告厅很冷,孩子们在冷板凳上坐了两个多小时。大源学校,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孩子们,心中祝福你们。

    第五站,驱车抵达西宁市大通县东峡民族中学。

    当地科协和教育局通力合作,现场除了东峡民族中学的初一学生,还有东峡镇中心小学的六年级师生,以及东峡镇中心学校所属6个小学的科学老师。

    演讲最后十分钟是提问环节,同学们有点害羞,终于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问:火箭是怎么造出来的?随后,一大堆问题通过小纸条递上来等回答完所有的问题,都过去半小时了,还有一个小朋友问:“老师能说说你的成长经历吗?”

    此行为青海省青少年特别是科普资源匮乏的农牧地区学生,搭建了一个感悟科学精神、拓展科学视野的平台,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科学与自己不再是那么遥远……

    (作者系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