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在尚未走远的这个冬季里,我比过去的任何一个冬天都渴望去南方住几天,让身心都在潮暖的气息和绿色的海洋里浸润松弛一番,我知道这种冲动并不比草木更高尚,不过是万物众生共有的对春天的本能萌动。
早在去年秋天以来,我同样比过去的任何一个年份都渴望能有几个月的创作假,来完成已经烂熟于胸的新长篇的写作,这种翻滚的创作激情,跟去南方的渴望一样,都不是心血来潮和迫不及待的,相反,它只在心底隐隐萌发,不时潜流涌动,让我感受到强大而持久的力量。然而,年关将近,也只是在微信朋友圈里看看朋友们晒出的去深圳或者三亚的照片,失神地身临其境一番,而创作计划的搁浅就没有这么诗意和超然了:又是一年过去,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仿佛是时光的警钟在提醒我对光阴的无效使用,紧迫感和急躁的心理成为情绪的主流。
时光是个奇妙的东西,有时候对她的虚度是对生命的愉悦体验,而当我们有意识地想合理安排时间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她是不够用的。当我们站在时光的当下,回首过往的时候,他就以记忆的形式存在,而当我们展望未来,她又披上了梦想的华彩,所以时间不单单是个人生刻度,她同时也是文学艺术的题中之义。有的时候,时光依附于一个物件,一件旧家具或者一棵树,不经意地就使我们完成对时光隧道的穿越,重温幸福或者哀伤。记得去年夏天参加中国作协“迎十九大、纪念建军九十周年”采访团,在广州省作协接机的大巴车上,我无意中被车窗外的行道树的高度吸引,就仰望起来,看它腊杆般颀长洁白的树干和团团簇簇的墨绿色树冠。它们并排站在低矮的灌木科的树丛外,代表一种高蹈而俯视着。高远的天光照得眼睛酸涩,微微生疼,片刻后才会适应。
我有多久没有这样用心地仰望树冠了呢?大概有30年左右了吧。自从我告别那个躺在牛车上的同名少年。琢磨一下,还是很难想清楚,这30年我都仰望什么了呢?我不知道仰望了它们多久,胸中渐渐鼓荡起少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幸福。我也不记得多久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幸福了。5年?10年?或者更久。但我来自北方,并不认得让我重温幸福的这些树叫什么名字。忍不住问了一下广东作协接机的同仁,他说,这是桉树。哦,原来这就是桉树。在我心里,它们已经是梦幻树、幸福树了。这就是时光产生的奇迹。
为什么我们会有对时间的紧迫感?因为在我们的概念里,时间仿佛一条河流,她是不断流逝而一去不复返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时间的流动性又不足以解释那些过往的事物得以重现的奇迹,因此伊利亚学派曾反证过时间的非运动性:在800年时间中不可能流动过一个14分钟的阶段,因为首先得流动过7分钟,而7分钟里又有三分半钟,而三分半钟里又得有一分四十五秒,如此无穷无尽,以至于14分钟永远不会被填满。博览群书的博尔赫斯因此得出结论:时间不是流动的,瞬间与永恒并存,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同时性。也就是说,时间是一片海,被黑暗和光明的交替造成运动错觉。时间不是一条河,是和宇宙一样无穷的瀚海,我们都是海中生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经典是留给未来让时间检验,还是应该对当下时代产生影响,都不会对我们造成急迫感了,因为历史、当下和未来是同义的。
因此,要让我送上新春的祝福,我愿祝福大家从容。
(作者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科普微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