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打造科普强翼,支撑创新发展
□ 王康友

    科苑视点

    2015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从2010年的3.27% 快速提升为6.20%,增长了近90%,超额实现了“十二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5%的目标值。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绩,是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在科普领域的重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并为科普工作指明方向。

    2011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祝词中明确指示:“要花大力气抓好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不断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2016年5月30日,在“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动员令。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工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反映在公民科学素质的总体指标将近翻番,而且表现在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各种要素指标也快速提升。这为实现“十三五”期末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达到10%的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也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准备了充分的科技人力资源。

    中国科普研究所国家科普能力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显示,2006年至2015年,我国科普能力逐年递增,年均增速达8.3%,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增加1.05倍,总体科普能力建设效果显著。构成国家科普能力指数的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人才、科普经费投入、科学教育环境、科普作品传播、科普活动等各项指标,都处于快速稳定增长状态。

    从科普能力构成要素的分类指数研究结果看,2010年以来,国家科普能力的构成要素大多呈现出快速提高趋势。科普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其指数从2010年的1.67增长到2015年的2.25;科普人员稳中有增,其指数从2010年的1.82增长到2015年的2.02;科普基础设施指数从2010年的1.85提升到2015年的2.41,在科普场馆建设方面,无论是场馆数量还是参观人数都呈现较大的增长;科普创作能力指数从2010年的1.33略增到2015年的1.59;科学教育环境指数增长显著,从2010年的1.44 增长到2015年的2.17。

    这些指标和数据充分说明,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各级政府日益重视科普工作,社会各界日益参与到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工作中来。

    尤其是科技教育环境的改善,互联网、科普信息化等信息传播技术进步,对于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贡献明显,新媒体已经成为科普传播的主流媒介。中国科协科普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坚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科普需求为宗旨,不仅生产了12TB优质科普资源,而且逐步解决了科普“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国家科普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中国科普研究所国家科普能力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每增加1%,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1.54%;2015年,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每增加1%,提升公民科学素质1.88%。这说明科普能力建设对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处于报酬递增阶段,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对公民科学素质大幅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国家科普能力,加快科普供给侧改革,以创造和激发激活科普需求,这是“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和光荣使命。10%的公民科学素质目标,是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从建成创新型国家到走在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再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更高的公民科学素质作为基础和支撑条件。公民科学素质得不到相应的提升,就会严重影响甚至阻碍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进程。

    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普工作的指示,深化理论研究,强化技术支撑,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踏实工作,进一步为有效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贡献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智慧。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