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2日 星期五
科普应更多地借助政务微博发力
□ 齐 婧

    又逢“科普日”。

    笔者从“北京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搜索关键词“科普日”,意外地发现:仅仅出现4条相关微博,分别是“国防科技首次亮相科普日”(2017年9月15日)、“到科技嘉年华体验互联网+”(2015年9月21日)、“可充电桌子现身中国科技馆”(2014年9月22日)、“园博园里科普展”(2013年9月17日),而且转发、评语、点赞都寥寥无几,更没有引起受众关注、形成讨论。

    再搜索关键词“科普”,发现“北京发布”全部微博48013条,而科普仅有178条。就连政务微博外宣榜2017年8月排名第一的“武汉发布”,全部微博40317条,科普仅有98条。

    由上可见,我们的政务微博缺乏对科普事件、科学知识普及等内容的发布与传播,作为微博重要组成部分的转发与评论往往也不能到位,实在是让人感到遗憾。

    一条微博,信息容量仅有2条短信140字长度。微博的发明者曾自豪地声称:“140个字足以描述整个世界”。Twitter刚上线时,人们在上面说的都是些类似老北京人见面的问候语“你吃过没有?”但2008年6月旧金山发生地震时,数百名旧金山市民第一时间在Twitter上发布简要报道和救援信息,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微博的巨大作用,它不仅能够表达问候、沟通人际,还能报道新闻、评说事件。

    政务微博传播科普时事,实际上也很有优势:一方面可为受众供便民信息“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及官方权威的科普信息,一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让受众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动态,调整自己的生活。在北京的民众,大多生活工作节奏快,很难对本市正在发生的事情做到全部知晓,也没有大量的时间阅读大篇幅深度报道。而约140 字的微博所传播的信息量,正好与受众碎片化的阅读时间相吻合。政务微博如能多发布有关科普知识、科普时事等软信息,便能对受众提升自身科学素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反过来说,科普也应更多地借助政务微博发力,即充分发挥政务微博的传播优势,积极推送科普时事、让公众适时掌握实用资讯和相关科普知识,让科学破除愚昧,让科普真正在公民生活中流行起来。同时,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也应多加关注政务微博,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给予准确、及时、有效的评论,甚而进行科学解读,引导舆论走向。如此一来,科普在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就能走得更加深远。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人力资源部经济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