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成都石室天府中学高三文科班的43名学生迎来了一场“人机大战”,他们的对手是由国家863超脑计划研制的“高考机器人”,这也是研究4年多以来,“高考机器人”首次与学生进行对决。
“我感觉我们是代表人类在作战。”高三学生佘雨佳感到责任重大,联想到阿尔法狗在围棋上的战绩,她和多数同学都觉得自己要被碾压。不过两个小时后,43名学生以106分的平均分击败了“高考机器人”——它得了93分。
谈及这次小败,“高考机器人”的研发方认为,他们研发的人工智能的不足主要在于应用题的解答:不能理解题目中“投资”、“理财”等社会常识。
这次为啥人类能赢?
参赛学生说:
它可能读不懂题 也没有经验
“试卷其实并不难,比学生们平时做的卷子还要简单一些。”高三数学老师蒋奎表示,“这次对人工智能,算是小胜。”
佘雨佳考了135分,这也是她的正常水平。“我觉得我们虽然在考数学,但是我们是赢在了语文上。”她说,在一些纯数学题目上,对方肯定略胜一筹,不过在一些应用题上,“比如第18题,人工智能可能不太理解题目中的‘投资’、‘理财’这些概念。”尹晗蕴考了112分,她认为人工智能会比较“机械”,“最后一题,如果我不会的话,我可以代入具体数字,可以碰出来结果,而它不会就是不会了。”此外,她感觉,它或许是第一次做高考卷,“没有经验。”
研究人员:
它由国家863超脑计划牵头研制了4年多
“高考机器人”开发方成都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CEO林辉介绍,“高考机器人”每天要“吃”10套题。“我们将考卷输入进去,机器人就开始做题。”林辉介绍,这位“人工智能”其实是一套服务器,“它不是题库”,林辉介绍,它可以学习小学到高中的7000多个考点,“运算量可达2的800次方。”
“这次比拼有些匆忙。”林辉表示,他们尚未对“高考机器人”加入应用题内容的训练,“高考机器人”不能理解常识——“人类社会中的知识”,例如这次考试中的投资、理财,“如果它读不懂题目,它只能猜这道题在考什么。考试之前,我们对它的估计就是90分到110分之间。”林辉表示。“接下来我们会让它继续‘吃’题,加入应用题的训练,“目标是重点本科。” 《成都商报》2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