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1/4城市睡在噪音里 噪声防治成环保短板

    夜间建筑施工,夜市烧烤叫卖,渣土车呼啸而过,飙车党深夜轰鸣……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城市中发生,很多民众都饱受着噪音的折磨。

    环保部日前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披露了2015年全国城市声环境现状。报告显示,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不达标,这意味着全国1/4城市睡在噪音里。

    有专家指出,萦绕在耳边的各种噪声会使人们不得安宁,难以入睡,以至于心情烦躁,造成失眠,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如长期受噪声干扰,就会神经衰弱,出现头晕、视觉疲劳等症状。即使是40至50分贝的噪声干扰,人们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

    即便如此,噪声污染的危害程度与其蔓延程度,在目前仍被低估。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35.4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35.3%,仅次于空气污染。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噪声问题虽然严重,但治理难度较高。比如相较于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往往是即时性的,甚至因为它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污染形态,而被忽视。“城市噪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环境改善的短板”。

    据了解,《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赋予了环保、公安、交通、文化、工商等部门环境噪声监管职责,而各部门的部分管理职能又移交给了城市管理部门,出现管理交叉、执法主体不明确等情况,以致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扯皮,加之噪声防范措施不当,社会道德难规范等因素,使得噪声问题雪上加霜。

    “从目前来看,主噪声污染大有蔓延之势,主要还是对噪声污染治理重视不够。”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秘书长刘如君说,除了治理资金投入少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居民维权也较为“麻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噪音污染更加肆无忌惮。

    噪音治理除了要明确分工之外,进一步完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出台与时俱进的地方法规,也显得十分必要。“对于噪音污染必须要提高法律标准,必须要符合健康的需求,目前涉及噪音的法律标准显然太低。距离居民区较近的所有工厂、娱乐场所的噪音必须要控制在科学范围之内。”有业内人士指出。

    《中国产经新闻报》2016.11.2文/郭航

京ICP备06005116